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于今年4月24日在北京揭晓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成功入选
寺洼遗址
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
黄河上游核心腹地的关键空白
以三重“围壕”结构、大规模手工业遗存
及半山类型聚落等多项“首现”
揭示了5000年前
黄土高原西部社会的文明化进程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增添了西北特色的重要实证
△寺洼遗址及周边地貌。
寺洼遗址在哪里?
寺洼遗址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
西倚九龙山,东临洮河
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是寺洼文化的命名地
△寺洼遗址“围壕”内侧西北角发掘区。(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遗存横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
包含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等多层次堆积
遗址地处洮河谷地南端
背山面水的地理格局
为早期聚落
提供了天然屏障和资源支持
△寺洼遗址历年发掘区及“围壕”分布图。(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洮河谷地
分布着数十处同期遗址
形成以寺洼为中心的聚落群
凸显其在区域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寺洼遗址考古发掘历程
自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
首次发现该遗址以来
其考古价值便备受关注
1945年
中国考古学家夏鼐
在此展开首次发掘
而寺洼遗址的现代系统考古工作
始于201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启动
“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聚落与社会”项目
开展7次主动性发掘
揭露面积近4000平方米
△洮河、寺洼遗址(中部山前缓坡)及背后“C”型山。新华社发(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发掘团队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
结合遥感、三维建模等技术
逐步揭示遗址的复杂结构
三重“围壕”体系、大型手工业区
及半山类型聚落的发现
标志着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动遗址入选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临洮县博物馆拍摄的马家窑遗址发掘复原场景。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寺洼遗址有哪些考古发现?
寺洼遗址最引人注目的发现
是三重近方形布局的大型“围壕(沟)”
三重围壕平行分布,直角转弯
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50米
三沟口部(均)宽约9-11米
最深达4米
△寺洼遗址“围壕”西南角内侧拐角。(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图中黄、绿、蓝三色代表三重围壕。(央视新闻)
始建年代距今约5000年
其形制规整
兼具防御与排水功能
内圈为生产生活区
中圈与外圈则构成聚落边界
是目前国内已知最早的
近方形多重围壕体系
为后世长方形城池的规划
奠定了技术与社会组织基础
手工业中心:制陶的规模化生产
围壕内侧发现数十座
房址、陶窑、灰坑
及石器加工区
出土成套
石钻、石环半成品和废料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葫芦网格纹彩陶双耳罐。新华社发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旋涡纹彩陶双耳罐。新华社发
表明此处为专业化手工业集群
陶窑集中分布且规模庞大
印证寺洼遗址
是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区域性制陶中心
彩陶工艺代表了史前艺术的巅峰
△寺洼遗址出土的半山类型陶器
△马家窑类型石钻、石环半成品
半山类型聚落:填补文明链条的一环
遗址首次确认了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大型聚落
发掘出房址、灰坑、陶窑和墓葬等遗迹
其中
房址内埋葬的现象
属国内首次发现
为探讨当时的社会结构与葬俗
提供了新线索
半山类型聚落的发现
拓开了早期
中西文化交流的“彩陶之路”
奠定了其在中华文明
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高等级中心聚落:社会组织复杂化的实证
遗址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
以围壕为界分为内外两区
外侧发现疑似道路
人工堆土及夯土基址
结合周边数十处同期遗址
寺洼遗址被确认为
马家窑文化的中心性聚落
彰显其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导地位
△寺洼遗址地形及主要发现示意图 (据刘建国图改定)
寺洼遗址有何价值?
寺洼遗址所在的洮河谷地
分布着数十处同期遗址
形成以寺洼为中心的聚落群
其三重围壕与高等级聚落布局
展现了马家窑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
证实了黄河上游
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
弥补了西北地区
关键时期考古资料的缺失
△寺洼遗址内出土的半山类型陶器。新华社发(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马家窑文化承袭仰韶文化
向西北拓展并吸收外来技术
寺洼遗址的彩陶贸易网络与手工业分工
凸显了其在早期东西方交流中的枢纽作用
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为“早期中国”的形成
提供了西北视角的支撑
△寺洼遗址内出土的马家窑类型泥质灰陶。(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围壕的规划、手工业的专业化
及聚落等级分化
表明5000年前的寺洼社会
已具备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管理能力
其“城池”雏形与生产分工
为研究早期国家
形成前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关键案例
△临洮县博物馆展出的寺洼文化双耳罐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的考古成果
是一次对史前聚落形态的技术性突破
是一场关于中华文明根脉的深度对话
从三重围壕到半山聚落
从彩陶工坊到跨区域交流
寺洼遗址书写了
黄河上游早期文明的辉煌篇章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
中华文明的起源绝非单一中心辐射
而是满天星斗般的多元融合
寺洼遗址
正是西北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
△马家窑遗址鸟瞰图。资料图
“太震撼了!真没想到开化还有如此宝藏之地!”5月2日,在浙江衢州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来自杭州的沈女士感叹道。此时,在她身边,开化县文广旅体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姜敏正以公益导游的身份,为游客们悉心讲解着根宫佛国的奇妙之处。本文图均为 开化发布微信公众号 图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今年4月24日在北京揭晓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成功入选寺洼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的关键空白以三重“围壕”结构、大规模手工业遗存及半山类型聚落等多项“首现”揭示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增添了西北特色的重要实
五一假期已经开启,各地旅游消费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呢?在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当地以“动态巡游+静态展演”的形式,推出“运河行歌·戏绘台城”主题活动,打造“全城皆戏、全天入戏”的沉浸式演艺氛围。将运河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游客在探寻古城历史脉络文化的同时,可以更加全方位、多层次体验假期生活。台儿庄古城演艺部
中新网宁波5月2日电(林波)“咖啡提神,包子管饱,中西合璧刚刚好。”5月2日,在浙江宁波的一家街角咖啡馆里,来自苏州的“95后”游客林欣点了一份“早咖—美式包”套餐,一杯美式咖啡,配上两只热气腾腾的鲜肉包子。这种“咖啡+中式美食”的混搭方式,正成为中国年轻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常态。2025年4月,浙江宁
4月27日,南华大学2025年“网络科技文化月”暨第二十一届科技文化节开幕。本届科技文化节以“青创星火,码动未来”为主题,聚焦竞赛、讲座与文化展示,旨在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综合素养,推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活动设置创新创业竞赛、专题讲座、技能实践等板块,共推出20余项特色项目,预计将持续一
4月29日,人们在敦煌市悬泉置遗址参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新华社兰州5月2日电 题:中国打造可视可感的丝路图景 活态展现文化魅力新华社记者何问、张瑜沿着G3011柳格高速疾驰,现代车流与两千年前的丝路驼队仿佛并肩而行。行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停车区,出现一片古色古香的夯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