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于今年4月24日在北京揭晓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成功入选
寺洼遗址
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
黄河上游核心腹地的关键空白
以三重“围壕”结构、大规模手工业遗存
及半山类型聚落等多项“首现”
揭示了5000年前
黄土高原西部社会的文明化进程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增添了西北特色的重要实证
△寺洼遗址及周边地貌。
寺洼遗址在哪里?
寺洼遗址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
西倚九龙山,东临洮河
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是寺洼文化的命名地
△寺洼遗址“围壕”内侧西北角发掘区。(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遗存横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
包含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等多层次堆积
遗址地处洮河谷地南端
背山面水的地理格局
为早期聚落
提供了天然屏障和资源支持
△寺洼遗址历年发掘区及“围壕”分布图。(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洮河谷地
分布着数十处同期遗址
形成以寺洼为中心的聚落群
凸显其在区域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寺洼遗址考古发掘历程
自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
首次发现该遗址以来
其考古价值便备受关注
1945年
中国考古学家夏鼐
在此展开首次发掘
而寺洼遗址的现代系统考古工作
始于201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启动
“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聚落与社会”项目
开展7次主动性发掘
揭露面积近4000平方米
△洮河、寺洼遗址(中部山前缓坡)及背后“C”型山。新华社发(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发掘团队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
结合遥感、三维建模等技术
逐步揭示遗址的复杂结构
三重“围壕”体系、大型手工业区
及半山类型聚落的发现
标志着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动遗址入选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临洮县博物馆拍摄的马家窑遗址发掘复原场景。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寺洼遗址有哪些考古发现?
寺洼遗址最引人注目的发现
是三重近方形布局的大型“围壕(沟)”
三重围壕平行分布,直角转弯
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50米
三沟口部(均)宽约9-11米
最深达4米
△寺洼遗址“围壕”西南角内侧拐角。(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图中黄、绿、蓝三色代表三重围壕。(央视新闻)
始建年代距今约5000年
其形制规整
兼具防御与排水功能
内圈为生产生活区
中圈与外圈则构成聚落边界
是目前国内已知最早的
近方形多重围壕体系
为后世长方形城池的规划
奠定了技术与社会组织基础
手工业中心:制陶的规模化生产
围壕内侧发现数十座
房址、陶窑、灰坑
及石器加工区
出土成套
石钻、石环半成品和废料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葫芦网格纹彩陶双耳罐。新华社发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旋涡纹彩陶双耳罐。新华社发
表明此处为专业化手工业集群
陶窑集中分布且规模庞大
印证寺洼遗址
是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区域性制陶中心
彩陶工艺代表了史前艺术的巅峰
△寺洼遗址出土的半山类型陶器
△马家窑类型石钻、石环半成品
半山类型聚落:填补文明链条的一环
遗址首次确认了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大型聚落
发掘出房址、灰坑、陶窑和墓葬等遗迹
其中
房址内埋葬的现象
属国内首次发现
为探讨当时的社会结构与葬俗
提供了新线索
半山类型聚落的发现
拓开了早期
中西文化交流的“彩陶之路”
奠定了其在中华文明
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高等级中心聚落:社会组织复杂化的实证
遗址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
以围壕为界分为内外两区
外侧发现疑似道路
人工堆土及夯土基址
结合周边数十处同期遗址
寺洼遗址被确认为
马家窑文化的中心性聚落
彰显其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导地位
△寺洼遗址地形及主要发现示意图 (据刘建国图改定)
寺洼遗址有何价值?
寺洼遗址所在的洮河谷地
分布着数十处同期遗址
形成以寺洼为中心的聚落群
其三重围壕与高等级聚落布局
展现了马家窑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
证实了黄河上游
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
弥补了西北地区
关键时期考古资料的缺失
△寺洼遗址内出土的半山类型陶器。新华社发(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马家窑文化承袭仰韶文化
向西北拓展并吸收外来技术
寺洼遗址的彩陶贸易网络与手工业分工
凸显了其在早期东西方交流中的枢纽作用
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为“早期中国”的形成
提供了西北视角的支撑
△寺洼遗址内出土的马家窑类型泥质灰陶。(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
围壕的规划、手工业的专业化
及聚落等级分化
表明5000年前的寺洼社会
已具备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管理能力
其“城池”雏形与生产分工
为研究早期国家
形成前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关键案例
△临洮县博物馆展出的寺洼文化双耳罐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的考古成果
是一次对史前聚落形态的技术性突破
是一场关于中华文明根脉的深度对话
从三重围壕到半山聚落
从彩陶工坊到跨区域交流
寺洼遗址书写了
黄河上游早期文明的辉煌篇章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
中华文明的起源绝非单一中心辐射
而是满天星斗般的多元融合
寺洼遗址
正是西北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
△马家窑遗址鸟瞰图。资料图
【来源:经开发布】7月16日-18日,“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2025张家口第四届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巡演在市民广场成功举办。连续三晚的文化盛宴,以歌舞、戏曲、器乐等多种形式演绎百姓故事,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掌声雷动,让市民近距离领略了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本周,“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
王毅帆 杨兴东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赛场上,正上演着一场超越胜负的文化盛宴。扬州队11位非遗修脚师傅身穿应援服,拼出“精修过的脚踢不出臭球”的俏皮口号;泰州百名啦啦队成员头戴京剧凤冠,舞动戏曲韵律;常州与徐州更是搬出“恐龙军团”,掀起史前文化对决……这些看似“脑洞大开”的应援,实则揭开了一
图为位于泉州湾的六胜塔,自宋元以来就是船舶进出港所参考的航标。张梓昌摄占地球70.8%表面积的海洋,孕育了生命、促进了发展、连通了世界,强有力地塑造了人类文明。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向海进军、探索深蓝的脚步,在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海洋文明。中国,作为一个陆海兼具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小枢 李 峰 高 樯 杨唯伟 曹立萍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潼当晨曦的第一缕光掠过陇中高原,定西在岁月的褶皱里舒展身姿。这片浸润着渭河源头甘露的土地,充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不乏华夏文明千年沉淀的瑰宝。从苍茫林海到雕梁画栋,从潺潺溪流到艺术殿堂,定西以山水为纸、文化为
公益品牌依托“信念驱动实现品牌良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传达公益组织所推行的价值观,在捐/受赠人、志愿者和公众的心目中实现品牌良知,最终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强大的公信力,这需要战略性的洞察与指导,同时辅以与时俱进的工具箱。当许多公益组织只是将品牌主要当做视觉识别或者筹款工具时,那些以战略性的眼光和方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纪念日,当我们回望62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的壮阔航程时,新时代的“蓝色征程”正在谱写新篇。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洋河股份与中船文创在北京中船集团七一四所签署了品牌合作协议。这是继今年4月,洋河股份与中船文创官宣合作后,双方在“挺进深蓝、文化赋能”道路上的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