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野生蘑菇如雨后春笋,那一顶顶“红伞伞、白杆杆”看似可爱,实则“暗藏杀机”。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接诊多名野生蘑菇中毒重症患者,并尽全力成功救治。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别贪“口福”,勿买、勿采、勿食野生蘑菇。
6月中旬,家住湖北英山的李先生误食了野生蘑菇后,出现剧烈呕吐和腹泻。紧急到当地医院抢救。然而其病情在一天内急剧恶化,肝酶指标飙升至正常上限的200倍,凝血系统濒临崩溃,中毒第3天甚至出现肾衰症状。危急时刻,家属立即把李先生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抢救。
6月13日,该院重症医学科Ⅰ科王璐副主任医师接诊后了解到,李先生食用的野蘑菇是鹅膏菌属的一种。该毒蘑菇含有的鹅膏菌又称为“蘑菇界死神”,其含有的鹅膏毒肽具有极强的肝脏损害:引起弥漫性肝细胞坏死、肝脏正常细胞结构消失,严重者出现急性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眼见李先生病情危急,专家团队立即为其量身制定治疗方案,通过一系列的解毒+护肝(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改善凝血功能、脏器保护等重症高级别救治手段,3天后李先生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凝血功能趋向正常,同时也恢复了食欲,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王璐副主任医师表示,鹅膏毒肽对肝脏的损害堪称“毁灭性”,一旦进入人体,便会引发弥漫性肝细胞坏死,使肝脏正常细胞结构遭到破坏。我国确定的剧毒鹅膏菌的种类有12种,其中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种类。
此外,鹅膏毒肽化学性质异常稳定,无论是高温烹饪、低温冷冻,还是长时间日晒,都无法破坏其毒性,即便经过煎炒煮炖、晒干保存等加工处理,依然毒性不减。我国含鹅膏毒肽蘑菇中毒死亡人数超过蘑菇中毒总死亡人数的90%。
专家提醒:食用野蘑菇,堪称“生命开盲盒”。有的患者中毒后“翻江倒海”,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出现“小人国一日游”,出现眼前“小人”跳舞、耳边魔音贯耳等幻觉;有的则是“多器官崩坏型”,肝衰、肾衰、凝血功能崩溃,死亡率高达30%-60%。野蘑菇中毒还有致命陷阱——“潜伏期”,其时长从数分钟到十余天不等,容易漏诊或误诊,错失救命黄金期。
王璐副主任医师建议市民,切勿食用自采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蘑菇。一旦误食出现中毒症状后,牢记“五个要”来保命:一要立即拨打120,及时就诊;二要迅速用汤勺柄、筷子、手指等刺激喉部进行简易催吐,大量饮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三要饮用少量糖盐水,防止脱水导致休克;四要避免对已晕迷的患者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五要保留中毒发生前食用的野生菌样品及呕吐排泄物,以备专业机构检验后供医疗救治参考。
来源:极目新闻
编辑:姜蕾
审核:陈唯一
终审:黄翼
前移安全关口 动态消除风险沧州一百三十名安全专家下沉企业查隐患促整改已指导帮扶危化企业四百八十三家次,排查出的问题隐患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已经整改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戴绍志、刘冰洋)“涉及重点监管的加氢工艺流程是否安全规范”“危险岗位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训练是否常态化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认真落
“同学们,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7月8日,南京鼓楼医院男科开展了“青少年性教育”暑期夏令营活动。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活动通过科学、系统的性知识传递与价值观引导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认知、情感与人际关系、实现身心全面成长,深受同学们和家长们的好评。赵晓智“以前没上过这么系统的生理卫生课,内容很有意
今年入夏以来,极端高温再度成为公众生活中的高频热词。中食智库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尹蕾蕾表示,今年以来,多地刷新高温纪录。而在医院的急诊室里,高温中暑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热射病患者数量也在快速激增。预防热射病远不是一句“少出门”那么简单,
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野生蘑菇如雨后春笋,那一顶顶“红伞伞、白杆杆”看似可爱,实则“暗藏杀机”。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接诊多名野生蘑菇中毒重症患者,并尽全力成功救治。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别贪“口福”,勿买、勿采、勿食野生蘑菇。6月中旬,家住湖北英山的李先生误食了野生蘑菇后,出现剧烈呕吐和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民主的创新探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源头活水。在浙江,有这样一项持续了20年的工作,从基层探索到顶层吸纳,从全域推广再到迭代升级,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2004年6月18日,在当时矛盾多、问题多的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诞生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
信息日报江西政读获悉,宜春任免一批领导干部,具体如下: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刘丹丹同志任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龙元勇同志任市政府住房保障中心主任,免去其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职务;苏生春同志兼任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项晓军同志挂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一年)。陈雪峰、饶南山、刘振坤同志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