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极端高温再度成为公众生活中的高频热词。中食智库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尹蕾蕾表示,今年以来,多地刷新高温纪录。而在医院的急诊室里,高温中暑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热射病患者数量也在快速激增。预防热射病远不是一句“少出门”那么简单,应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主动补充水分、加强营养以及对高风险人群的针对性照护,建成一套完整的防护体系。
尹蕾蕾,中食智库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热射病作为高温环境下最严重的一种中暑类型,远不止简单的头晕、出汗或乏力,而是一种以核心体温显著升高、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危重症,常常在极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尹蕾蕾指出,广大医护人员已深刻地体会到热射病的可怕之处。其中,有的人是冒着酷暑收拾自家小菜园而骤然晕倒,有的人是在户外跑步时突然昏迷,他们的共同特征均是体温超过42摄氏度、意识障碍明显、多器官功能迅速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尹蕾蕾解释,从医学机制上来看,热射病的发生源于体温调节系统的“崩盘”。当人体核心温度突破40.5摄氏度时,体内的热量不再被正常散发,内部“智能温控系统”便彻底失灵了,就像一台精密仪器的散热器完全罢工。这种失衡首先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尤其是负责维持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线粒体,当它们在高温下“熔毁”,各器官也就陷入功能停摆的危机。同时,高温还会破坏酶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重要生化反应链条中断,最先表现为肝肾功能障碍。此外,极端体温亦会刺激免疫系统进入异常亢奋状态,释放大量炎性因子,掀起“炎症风暴”,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大、凝血系统彻底“瘫痪”,病人可能遭遇“内出血却无法止血”的致命险境,出现低血压甚至全身性休克。
更为严峻的是,热射病的死亡率极高。数据显示,即使在有条件的医院抢救下,死亡率仍可能高达60—80%。而那些存活下来的人,也可能面临永久性的后遗症,包括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乃至终身肾功能障碍,需要依赖透析维持生存。尹蕾蕾强调,热射病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其迅猛致命,还在于对幸存者所致的深远影响。
主动补水不容忽视
“预防热射病,远不是一句‘少出门’那么简单。”尹蕾蕾表示,高温环境下的健康管理需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主动补充水分、加强营养以及对高风险人群的针对性照护,建成一套完整的防护体系。很多人容易忽视主动补水的重要性,总认为口渴才喝水就好,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尹蕾蕾建议,要像给花草定时浇水一样,夏季即便不口渴,也要每小时规律饮水200—300毫升,并在大量出汗时,可在水里加点“料”:一小撮盐(补钠)+一点糖(补能量)+几滴柠檬汁(补钾),或者直接喝点低糖运动饮料,防止体液流失过快造成低钠血症或肌肉痉挛。此外,在饮食上也应有所选择,适当多摄入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香蕉、毛豆、燕麦、菠菜、坚果、豆浆、酸奶等。同时,在高温时段尽量不要吃油腻、难消化的红肉。
传统饮食与物理降温同样有效。一是自制酸梅汤,取乌梅20克、山楂15克、甘草3片,小火煮30分钟后加冰糖冷藏,酸甜生津又补电解质;二是绿豆汤,将绿豆和薏米1∶1加水煮至开花,放凉后加少许蜂蜜,有清热祛湿的功效,适合午后饮用;三是随身涂抹清凉油或风油精,轻点太阳穴、颈后,帮助提神、驱蚊并助散热。
尹蕾蕾强调,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也是关键,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需给予额外的关注。
当热射病突然来袭时,现场第一时间的应对措施更为重要。尹蕾蕾提醒,“快降温、快送医”是对抗热射病最核心的6字口诀,黄金抢救时间往往只有10分钟。当怀疑身边人可能罹患热射病时,必须火速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最好是有空调的房间,解开或脱掉紧身衣物,帮助散热,降低患者体温。日常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全身浸泡在16—20摄氏度的自来水中,仅露出头部,借助水与空气的对流快速带走热量。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用大量冷水淋身,并借助电扇、毛巾或冰袋辅助降温,特别是在腋下、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通过部位。尹蕾蕾表示,必须摒弃一些“经验之谈”,如掐人中、灌热水等,在热射病面前不仅无效,反而延误宝贵时间。
尹蕾蕾解释,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每个人都不应是“被动承受者”,而要主动构建健康防线。这不仅需要公众具备基本的高温防护与急救知识和技能,以趋利避害。同时,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也应构建相应的健康管理机制,如开放防空洞、设立避暑临时休息点、发放防暑物资、缩短高温时段的户外工作时间等,真正做到“未病先防”。尤其是对老年人、儿童、户外劳动者等高风险群体,社会应提供更多制度性保护。“热射病带来的,不仅仅是高温下的医学话题,更是一场重大的公共健康危机。在这个被热浪围困的夏天,保护好每一个人,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尹蕾蕾如是说。
(衣晓峰 徐旭)
扬子晚报网7月19日讯(通讯员 黄敏 记者 张可)连日来,南京持续遭遇高温“烘烤”,在烈日“炙烤”考验下,生活垃圾极易腐败产生异味,垃圾分类亭房的清洁维护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鼓楼区城管部门创新“执法+环卫”联动模式,启动高温天气垃圾分类亭房专项清洗行动,以精细化治理守护城市文明窗口。在社区垃
就诊时找不到之前检查报告怎么办?想查看就诊记录找不到病历怎么办?随访血压、血糖结果记不住怎么办?别着急这里有您想查询就诊、体检等结果小编手把手教你调阅您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海南省所有已建档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均向居民个人开放能随时随地查询个人健康档案开展个人健康管理十分方便一、查询/登录个人健康档案
【来源:青海日报】温馨提示炎热天气人体消耗大,建议大家及时补充水分,出汗过多时,适当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并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可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保持室内通风,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定时开窗换气。外出时,最好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户外工作者需做好防晒措施。
不少人有个共识:夏天越来越热了,连家里从前只开电扇的老人、长辈,现在也忙不迭开启了空调,家家都一样。不过,在“外出时如何防热”这个话题上,大家却很难达成一致。大多数人会自然而然地随季节和气温增减衣服:冬天多穿,夏天当然要少穿;有人则把自己牢牢地包裹在防晒衣中,全身上只露个眼睛。而疑问也就来了:穿这么
炎炎夏日,雪糕、冷饮等消暑利器走红还记得去年夏天大火的冰杯吗?随着气温升高,它又回来了。冰杯又“火”回来了最近,消暑神器冰杯又成为了许多市民购物车里的“宠儿”单品。便利店、超市、外卖平台上,冰杯都被摆在冷柜显眼位置上,有的门店月售200+。在盒马APP的棒冰回购榜上,2.5元/杯的160g食用冰杯蝉
近日,河南信阳一名37岁快递员坚持在高温天气送快递,不幸突发热射病,经抢救无效逝世。连日来高温也席卷全川多地,四川省气象台高温蓝色预警,预计到17日,盆地东部日最高气温38-40℃,其中达州、广安、资阳、内江、自贡、泸州6市的局部地方可达40℃以上,一、认识“中暑”:不只是头晕那么简单1.通俗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