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自天生,工开于人”。以世界科技巨著为创作灵感,讲述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人生故事的舞剧《天工开物》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出品,著名导演陆川担任总导演及编剧。自首演至今已连演17城42场,凭借综合上座率超97%、累计观众逾4.7万人、全网曝光量超过5亿的佳绩成为又一部“现象级”舞剧。
5月1日至3日,该剧将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连演三场。8月15日至17日,还将亮相上海西岸大剧院。本轮演出主演阵容将迎来安一宁、臧彦杰等青年舞蹈演员。陆川说:“新成员的加入不仅延续了舞剧的艺术高度,更以新的视角赋予角色更深层次的生命力。”
摆脱内卷的“大明理工男”
中国的《天工开物》被达尔文等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亦被视作“中国的狄德罗”。他的前半生努力科举入仕,可苦考六次一无所获。而恰恰是在六次水陆兼具、长途跋涉的赶考途中,他得以走访南方水田、北方旱地,实地考察生产现场、手工作坊,从而对手工业、农业和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体会了民间疾苦的宋应星深刻感受到“空谈性命,不务实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太多读书人被一道名为“科举”的藩篱困住,执着于追求功名,将造福百姓、繁荣国家的科技研究抛诸脑后,这使宋应星颇为痛心。因此他绝了科举之念,勇敢摆脱了科举的“内卷”,将人生从轨道拓展为旷野,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诱惑彻底厘清界限。
舞剧《天工开物》以“赶考”“著书”“山河”等篇章为线索,不仅通过舞蹈艺术重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更将宋应星那份执着与深沉的民族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通过舞蹈、影像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再现宋应星的“硬核”人生,也让观众得以穿越时空,亲眼目睹这位“大明理工男”如何在乱世中隐遁著书,以书为帆,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
全员会“飞”“舞”功了得
《天工开物》开篇“此书与功名进取无关”这一行字,透露出一种属于士大夫或者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傲骨与情怀。而宋应星脱下了“长衫”勇为时代的“逆行人”,用双手去拥抱生活,用双足去丈量大地,在黑夜中点亮科学的微光的信念也让台下很多年轻人带来启发。
在剧中饰演青年宋应星的是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吕科镝,他的舞蹈刚劲又具柔韧性,超强的身体控制力使得他的每个动作都潇洒飘逸。看他在舞台上轻盈翻飞,让观众惊叹“他真的会飞!”尤其是谢幕时那个翻身跳,硬控观众5秒,而这一精彩闪回也在网络平台流传。要演出宋应星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并不容易,吕科镝说:“他的人生起起伏伏有很多转折。最初是鲜衣怒马的少年郎,经历挫折和迷茫之后,内核逐渐稳定,找到属于自己路。但其实,在他心底,对世界的探索却从未改变。”
老年宋应星的扮演者马蛟龙,在网络上是坐拥百万粉丝的舞蹈博主。作为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演员、教师,他曾摘下“荷花奖”金奖,也是希腊国际舞蹈比赛金奖得主。他在巴黎、伦敦等地为外国友人普及中国古典舞,让老外惊叹“中国人果然都会功夫”。
剧中的他也会“飞”,其细腻表演贴合人物内心,又和高超技艺深度融合,让人在感受“摆脱地心引力”的血脉压制的同时彻底“入戏”。“天工男团”希望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让观众不仅看到一本书的诞生,更能读懂一个人对真理的执着,以及这种执着为何值得被后世铭记与传承。
大、巧、简的“明制美学”
舞剧《天工开物》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次创新实验。陆川通过舞台之美、服章之美、音乐之美、影像之美、装置之美、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大地之美,把他心目中的“明制美学”呈现于舞台。全剧舞美设计参考大量史料,通过对明代画卷、建筑、器物、服饰、家具等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大巧简”的美学特征。
剧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无不体现大、巧、简这三个字。特别是原书中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凸显明代版画特点,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美学元素。大量农夫工匠的服装灵感源于“中国第一陶”江西万年出土陶器的花纹。音乐创作兼顾明代雅乐与民乐的特点,在音乐和声效中采集了大量劳作的原始声音素材,比如:打铁、抽拉风箱、稻浪、浇筑、耕作、劳动号子的声音素材,并巧妙地运用到音乐旋律中,应和这部“工匠之舞”。
此外,陆川将电影手法融入戏剧,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处理体现在每个细节中。舞台前后双层纱幕,象征着宋应星逆行世间的空间,将舞台的实景与电影的虚幻和代入感融为一体。陆川说:“宋应星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位哲人,他的精神和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目前,中国正在联合多国共同发起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将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建造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可扩展、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月面建造是人类迈向深空的关键里程碑,能够为宇航员驻月生活、科学研究、资源开发提供安全环境。这是人类在深空长期生存、不间断观测和试验、深空资源开发的基本
蓝佛安出席2025年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第111次会议2025年4月24日,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发展委员会第11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就业:通往繁荣之路》报告。会议由发展委员会主席、瑞典财政部长伊丽莎白·斯特万森主持,来自世行25个选区的理事代表、世行行长彭安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
4月24日,扩容后的中国国防部例行发布会如期在4月的最后一个周四下午举行。发言人张晓刚主持了这场“首次”扩容后的发布会。进入4月,国防部例行发布会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增加了发布频次,由原来每月中旬的线上发布和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举行线下发布,增加了上旬的线上发布,今后极有可能变为每月三次现场发布。二是纳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第163届阿拉伯国家联盟外长理事会会议通过“阿拉伯—中国关系”决议,重申阿拉伯国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一带一路”倡议,欢迎2026年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赞赏中国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以世界科技巨著为创作灵感,讲述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人生故事的舞剧《天工开物》由江西文演集团、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出品,著名导演陆川担任总导演及编剧。自首演至今已连演17城42场,凭借综合上座率超97%、累计观众逾4.7万人、全网曝光量超过5亿的佳绩成为又一部“现象级”舞剧。5月1日至
韩国《中央日报》4月24日文章,原题:韩国赶走“国家学者”第1、2号人物,中国研究所将其聘用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以优厚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不断引进海外顶尖科学家,而韩国对此显得力不从心。韩国“国家学者”第1、2号人物相继赴中国任职,他们在半导体、电池、量子等尖端技术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