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推动文化惠民利民、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淄博市以建设开放共享社区文化书院为抓手,在创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渠道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创新实践为基层输送优质文化资源开辟出新路径。即日起,大众网联合淄博市文明办推出“解码淄博文化书院共建之道”系列报道。
大众网记者 李强 齐春菊 通讯员 范伟 房玉洁 淄博报道
晨光和煦,怡康社区“怡心”文化书院里,65岁的王女士和姐妹们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二楼的“巧娘课堂”上,妇女们手中的鲁绣作品与温馨的家常话交织成趣;夜幕降临后,“青年夜校”的茶艺课上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这些跃动的文化剪影,正是沂源县创新实施“114”文化书院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沂源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为引领,聚焦“听沂”文化书院品牌建设,深入实施社区文化服务阵地提升、文化书院示范打造、文化培训课程惠民乐民、数字平台智慧畅享四大专项行动。通过“阵地、人才、课程、治理”四维赋能体系,构建起“学在书院启智润心、乐在社区睦邻共融、美在生活成风化人”的社区文化新格局。 这种“沉下去、活起来、暖人心”的文化浸润模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真正化作百姓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阵地建设: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
怡康社区“怡心”文化书院的“巧娘课堂”,周一到周五的手工课程从不间断。钩针在彩线间穿梭,笑声在指尖流淌。“姐妹们边做手工边聊天,烦心事说着说着就解开了。”授课老师唐本花道出了这个课堂的真谛——这里是传授钩边、编织等技艺的场所,更是社区居民的情感驿站。
沂源县创新打造“1+2+8+N”文化阵地网络,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联动怡康、城北2个示范社区,整合城市书房、四点半课堂等8类公共资源,辐射带动N个社区协同发展。目前,120余个特色文化空间星罗棋布,安防体验馆、城市书房等场所串珠成链,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的“15分钟文化服务网”。
数字赋能让文化服务突破时空界限。全县14个“一村一屏”文化平台开设“沂源新闻”“红色文化”等6大板块;13个数字社区试点中,“齐思政”云平台已开展50余场线上培训,“富源家~视界”直播间将艺术名家课程送到山区群众家中。这种“线下阵地+线上平台”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人才矩阵:激活文化“造血干细胞”
富源社区“益源”文化书院创新打造“公益+市场”双轮驱动模式。通过社区搭台、专业机构唱戏的方式,联合咸彩美术工作室、顶尖街舞等优质资源,成立益未来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其独创的“社区接单-企业承接-低偿服务-收益反哺”闭环机制,已惠及上千名青少年艺术爱好者。“我们要让更多文化人才在社区发光发热。”社区副主任赵永恒道出了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
沂源县创新构建“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人才供给体系,县级层面,依托沂源红宣讲团、老年大学等专业团队,推出30余期惠民服务清单,开展“艺术名家进社区”品牌活动10余场;街道层面,联动春松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举办210余场特色文化活动;社区层面则深耕本土文化沃土,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民间艺人,打造“鲁绣·印染记忆工作室”等10余个特色文化空间,形成专业力量引领、社会力量补充、本土人才扎根的良性生态。
这种“输血+造血”的融合模式成效显著。和源社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铮的鲁绣课堂,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更孵化出20余名文化志愿者,推动社区文化从“送餐式”服务向“种田式”培育的转型升级。
课程体系:全龄段精准供给
走进沂源各文化书院,一幅生动的文化图景徐徐展开:老年大学里翰墨飘香,青少年课堂书声琅琅,形体教室舞姿曼妙,青年夜校思想碰撞……这得益于精心构建的“四大课堂”体系,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精准文化服务。
“沂养银龄”老年学校在11个教学点开设书法、声乐等20余门课程,惠及上千名银龄学员。在富源社区书法课上,志愿者老师陈恒忠一边示范“一点一提开头要紧,一撇一捺收笔要稳”的运笔技巧,一边将人生哲理融入教学,让老年学员在笔墨间感悟生活智慧。
“沂起成长”青少年课堂则为青少年打造了25个社区公益学习空间,重点推出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等特色课程。在和源社区,孩子们通过“非遗体验课”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家长王女士感慨:“孩子在这既学知识又交朋友,我们特别放心。”
“沂起摇摆”形体课堂成为社区居民展示自我的舞台。从怡康社区的舞蹈班到学府社区的“莲想课堂”,居民们在律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跳舞让我重拾青春!”王女士的话道出了众多学员的心声。
最具创新活力的“沂路青春”青年夜校,构建“1+10+X”课程体系(1节思政课+10节常规课+X节特色课),目前已开设书法、街舞、国画等50余节常规课程,探索开设茶艺、户外真人CS、城市躲猫猫等特色课程,先后为600余名青年“充电赋能”。
据统计,全县21个社区已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服务720余场,惠及居民超10万人次。这种分众化、精准化的供给模式,真正实现了“全龄共享”的文化生态。
治理融合: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治理硬支撑
在东苑社区的“百姓大舞台”,每次演出活动结束后,居民们都会自发讨论社区事务,传统文化活动与民主协商相得益彰……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文化书院的双重价值——既是精神家园,更是治理平台。
沂源县创新打造“三维融合”文化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效能倍增。空间融合上,通过盘活红色驿站、物业用房等闲置资源,建成多功能文化阵地,年均开展文化活动650余场次,让“沉睡空间”焕发“治理活力”。主体融合上,培育200余名“文化带头人”担任网格员双重角色,既组织文化活动又收集社情民意,架起文化服务与社区治理的“连心桥”。机制融合上,创新“文化积分”制度,居民参与活动可兑换社区服务,形成“参与-积累-兑换”的良性循环。
这种立体化融合模式成效显著。怡康社区通过手工课堂巧解邻里矛盾,富源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成为家校社共育平台。正如南麻街道负责人所说:“当居民把书院当成‘第二个家’时,社区治理就水到渠成了。”
从舞蹈课堂的欢声笑语到青年夜校的思维碰撞,从“巧娘”的编织线到“云上书院”的智慧屏,沂源县以“阵地共建、人才共育、课程共享、治理共融”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文化惠民的新路径。下一步,沂源县将继续深化“公益+市场+平台”模式,推动文化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升级,让文化书院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基层治理的“活力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
本报讯(记者 韩睿 文/摄)二电社区网格员巡查时发现,辖区大同路128号院20号楼有居民私自砍伐树木,经调查系住户因树木遮挡阳光擅自处理。随后,社区联合物业对涉事居民进行法律宣讲与批评教育,当事人认错并赔偿损失,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5月6日上午,二电社区网格员郭艳巡查至该小区,发现20号楼一层居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推动文化惠民利民、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淄博市以建设开放共享社区文化书院为抓手,在创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渠道建设、服务创新等
华声在线5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唐曦 通讯员 易佳佳)“五一”假期,衡阳市积极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推出系列新消费、文化游活动,推动假期文旅市场持续火爆。衡阳市不断刷新旅游业态,满足旅客新消费需求。衡东县大浦航空基地推出高空跳伞及“水火箭”制作教学活动,持续激发在场游客的肾上腺素;石鼓区首届草原音
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2.2%全省文旅热度持续攀升纵览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2025年“五一”假期,河北文旅市场活力四射。假期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2.2%。从长城到大运河,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从古城夜游到非遗市集,河北以文化为底
“太震撼了!真没想到开化还有如此宝藏之地!”5月2日,在浙江衢州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来自杭州的沈女士感叹道。此时,在她身边,开化县文广旅体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姜敏正以公益导游的身份,为游客们悉心讲解着根宫佛国的奇妙之处。本文图均为 开化发布微信公众号 图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今年4月24日在北京揭晓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成功入选寺洼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的关键空白以三重“围壕”结构、大规模手工业遗存及半山类型聚落等多项“首现”揭示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增添了西北特色的重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