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档普法节目中,山东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两行人相撞案”引发争议。其中,被告存在未“保持安全距离”的过错,是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赔了七万。这引发了网友的激烈争论。不少人担忧,自己好端端地在路上走着,仅仅因为没有“保持安全距离”,就会卷入法律纠纷。还有人说,那以后商业街是去不得了,太危险了。看着街上摩肩接踵,那是多少个7万元呀!
走路赔7万,你还会走路吗?
就在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不会走路的时候,或者准备去挣这7万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反转。从该法院后来公布的现场画面看,视频中的老人边打电话边放慢脚步,然后缓慢转了个身。而后面的王女士没看路,匆忙向前,这才导致两人相撞。一起看原视频。
普法不是“讲故事”表述一定要准确
5月10日,该法院对媒体表示,普法案例中提到原告“突然转身往回走”与事实不符,提到被告“存在未保持安全距离的过错”的表述不当。该法院表示,将认真吸取此次案例普法中的教训,进一步规范案例普法工作,提高普法宣传质量。
你看,表述有问题,弄的大家差点不敢走路了。看了原始视频大家都知道,这位被告肯定得担责!法院审理和调解的结果无误,但普法环节的失误,让这起原本简单的案件,陷入了舆论漩涡。普法节目要通俗易懂,应遵循法言法语。节目中的法官用“保持安全距离”的提法,无疑是不专业、不审慎的,直接导致了公众的误解。“保持安全距离”这是对机动车的说法,用在人身上,肯定把人给整激动了。以此来要求行人,无疑是对法条的生搬硬套。普法节目要产生信服力,必须摆出充分事实,让观众听得懂、看得明白。所以,以后普法的时候,能用现场视频的,别口头介绍;能展示案情当事人和证据的,别情景再现。说句不好听的,只要公开现场视频,哪怕法官说的有纰漏,只能能看到画面,也就不会产生太多质疑。
普法的效果实不实,关键就在于是否让公众通过案件理解了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普法不是“讲故事”,要落实《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表达方式可以多样,但是法律表述必须严谨准确。
来源:第一时评
平昭高速建成后在平乐东互通与包茂高速实现对接。近日,在建的平昭高速公路最后一个隧道——狮子山隧道实现双线贯通,标志着平昭高速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为2025年底全线通车扫清最后障碍。平昭高速公路项目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高速公路规划布局中“纵2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起于桂
新加坡一巴士司机结识一名未成年女巴士迷,两人频繁联系后开始交往,巴士车长还在交往期间租车把她带到多层停车场发生关系,因此被判入狱八年,以及鞭打六下。现年30岁的被告共面对七项指控,包括强奸和抵触影片法令等,他于7月25日承认其中一项,余项交由法官判决时纳入考量。受害人当时年仅13岁,对各种类型的巴士
今年以来,贵阳市生态环境执法支队持续强化业务培训,努力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和实操技能。其中,7月23日,根据市生态环境执法支队安排,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环境执法大队邀请贵州建信和贵州筑信两家水务环境产业公司有关专家,在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为我市参加“2025年贵州省生态环境执法技能比武”
为增强全民防溺水安全意识,7月25日晚,“7·25”世界防溺水日安全教育主题展演活动在沙市码头举行。活动在开场舞《乘风破浪》中拉开帷幕,《防溺水之歌》和《防溺水三句半》等节目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现场群众普及安全知识。主持人通过情景对话和互动问答等形式,与观众共同学习防溺水“六不准”原则。蓝天救援队则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姜赟 通讯员 宋庆庆 俞霄日前,2025年“浙哲共富行·青年社科志愿服务项目”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筑梦,智守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科学教育的课堂搬进乡村、社区、场馆和学校,为孩子们带来了融合科学家精神传承与科学探索、职业启蒙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了100余名小朋友参与
(现场知识抢答)(现场知识抢答)(现场知识抢答)(合影留念)娄底新闻网讯(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腾宇 通讯员 邱光前 刘桂平 李良杰)7月25日,由娄底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市中心医院承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的娄底市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竞赛,在市中心医院E区六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旨在提高全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