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9月8日电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出土中国最早乐器实物骨笛而备受关注的贾湖遗址,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人员新发现多座墓葬内存在木棺,表明作为中国古代礼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棺椁制度在8000多年前已萌芽。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棺,将木质葬具的出现时间提前了约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木棺最早出现在距今约6000年的大汶口文化早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韩建业说,“贾湖遗址木棺的发现,为探索史前木棺的源头提供了新材料。”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是一处规模较大、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址,此前已出土大量骨笛、龟甲、陶器、石器等,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续围绕该遗址开展相关考古发掘工作,最新确认这里是一处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环壕聚落,且内部存在功能分区。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中心墓地,我们合计发现墓葬200余座,其中10座存在木棺迹象。”贾湖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李金斗介绍,部分木棺长2米左右、宽0.6米左右、厚0.06米左右,“对其所在处的土壤进行检测分析显示,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周边区域。”
据悉,贾湖遗址中心墓地绝大多数墓葬中有陪葬品,包括骨笛、绿松石、陶器等,部分加工尤为精致。除木棺外,考古人员还新发现20余支骨笛,并在其中一座墓葬首次发现“一墓五笛”现象。
“埋葬位置、墓葬面积、葬具、随葬品种类及丰富程度多寡不一的现象,表明贾湖遗址内部已出现社会分化。”魏兴涛说,“鼎罐壶等明器组合以及不同形式的祭祀坑,也意味着已经开始形成早期丧葬礼俗。”
目前,贾湖遗址核心区域已建起考古保护大棚。“下一步,我们将对重要墓葬整体提取,并移送至实验室进行更为精细的发掘与研究。”李金斗说。(记者 桂娟 袁月明)
新华社郑州9月8日电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出土中国最早乐器实物骨笛而备受关注的贾湖遗址,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人员新发现多座墓葬内存在木棺,表明作为中国古代礼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棺椁制度在8000多年前已萌芽。“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棺,将木质葬具的出现时间提前了约2
▲修缮后的沁县永寿寺▲修缮前的沁县永寿寺巍巍太行,汤汤汾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华夏文明基因代代相传。8月22日,山西省文化传承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仪式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仪式现场,正式发布了全省文化传承发展15项典型案例及5项入围案例。这些案例集中展示了我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连日来,开阳龙岗推行“陆地巡查+水上巡查”双轨并行机制,全力构筑水域安全坚固屏障,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织密巡查“防护网”,筑牢前沿防线。网格覆盖,责任到人。整合村组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公益性岗位等力量,组建防溺水劝导点值守和陆地巡查队伍。明确各网格巡查责任人、巡查时段及频次,确保责任无死
8月23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30余名台湾青年循着文物踪迹,开启一场文化之旅和发现之旅,感受仰韶文化的深厚底蕴。大河村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台湾青年们通过讲解,全方位了解了大河村先民的生产生活、祭祀礼仪和文化艺术,并对展出的彩陶双
当晨雾轻抚黄埔古港的石阶当朝阳铺满六盘山的峰顶两个相隔数千里的城市正循着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与帆影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重逢8月22日来自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宁夏固原将带着“六盘山”农特产品走进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共赴这场“固原农文旅”羊城推介会! 固原,作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自秦汉以
日前全省防汛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要求必须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准备强化上下游联动叫应发挥乡村基层信息报送员“前哨”作用确保突发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8月11日,全省防汛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周灿 摄近期云南省21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其中有多起发生在夜间夜间发现险情凌晨转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