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日,位于威县高新区的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项目一期的龙头产线轧钢大盘卷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是河北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中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提升重大工程,被列为河北省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这一项目不仅采用国内首创的“富氢熔融还原+电炉”短流程工艺,还在钢铁生产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上全面提升,将助力河北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4月18日,威县高新区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制氧区,部分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河北邢钢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脱胎换骨——在国内首次应用“富氢熔融还原+电炉”工艺
塔吊林立,钢花四溅。
4月15日,威县高新区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项目一期的龙头产线大盘卷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作为河北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中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提升重大工程、河北省工业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32亿元、占地3217亩的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是河北目前在建单体制造业项目中建设规模最大、投资额最高的。
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将助力邢钢冶炼工艺“脱胎换骨”。
邢钢是一座建于1958年的老钢铁厂。目前在国内工业用钢生产企业中,邢钢产品品种多、规格全,覆盖冷镦钢、弹簧钢、轴承钢等18大类,有708个钢种3626种产品。
“新厂区采用了‘富氢熔融还原+电炉’的短流程冶炼工艺,这在国内尚属首次。”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育明说。
威县的邢钢新厂区启用了新名字“河北邢钢科技有限公司”,嵌入“科技”两字,承载着企业建设国际一流钢企的目标。
在钢铁行业,冶炼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高炉为标志的长流程炼钢,能耗高、流程长、污染严重;另一种则是流程短、污染低的短流程炼钢。
要炼钢,通常先炼铁。但钢铁行业污染物的排放,有七成产生在高炉炼铁环节。
“在新厂区,不用高炉,一样炼铁。”河北邢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世丹指着沙盘上炼铁区域3座白色建筑说,“奥妙就是它们。”
这是3座国际领先水平的富氢熔融还原炉,是炼铁的核心设备,投入其中的煤粉、铁矿粉在高温热风富氧条件下能直接冶炼出铁水。和长流程炼铁相比,它简化流程,摆脱了对焦煤资源的依赖,去除了焦化、烧结、球团等高污染工序,同时燃料成本、配矿成本都大幅度降低。
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的另一大优势在于,生产的产品纯净度高,可以满足高端特钢生产所需。
“与高炉炼铁相比,熔融还原得到的生铁可达到高纯生铁标准,有害杂质磷的含量从0.09%降到0.015%以下,锰的含量从0.4%降到0.003%以下,硅、硫、钛等杂质含量也都呈数量级下降。”河北邢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保良说。
在建项目中,炼铁区域东侧是电炉炼钢车间。在这里,3座意大利进口特诺恩电炉不仅可以“吃”生铁,还能直接“吃”废钢。不同尺寸、形状的废钢经电炉高温熔化成火红的钢水,顺着出钢口流入钢包中,再送往精炼车间。
“吃”废钢的电炉炼钢,同样无需高污染的高炉炼铁工序,实现短流程绿色炼钢。
电炉炼钢对环境友好,但是废钢中的残留元素会影响电炉钢的纯净度,全废钢电炉还无法满足高纯度优特钢的冶炼需求。
“正因为这样,污染物排放少、可以生产高纯铁水的富氢熔融还原炼铁,就成了电炉冶炼特钢的‘最佳拍档’。”马保良说。
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设计铁产能165万吨/年,钢产能225万吨/年,预计项目一期今年年底前陆续建成投产。165万吨铁炼不出225万吨钢,其中的差值,就靠外来的废钢原料补充。
“生铁、废钢就像炼钢要吃的‘两道菜’,‘菜价’会随上游原料市场波动。要保证生产的持续性,又要降低生产成本,自然是哪道‘菜’便宜我们就多用些,实现特钢冶炼收益最大化,这也是把两种工艺相结合的初衷。”马保良说。
新厂区分两期建设,计划2027年全部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30多亿元,比老厂区提升30%。
4月15日,威县高新区邢钢搬迁升级项目轧钢区,工人们正在为项目如期投产加紧施工。河北邢钢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谋求高端——通过创A打造“绿色特钢”
4月15日,十多台德国进口的三辊减定径轧机已运抵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轧钢区域大盘卷生产线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安装作业。
这条生产线,汇聚了德国考科斯、美国普瑞特等全球知名钢铁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装备技术,是邢钢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有了三辊减定径轧机,无论我们生产多粗的线材,直径公差都可以精准控制在±0.1毫米以内,不超过一张A4纸厚度。”河北邢钢科技有限公司轧钢项目现场负责人王云涛指着正在安装的机器说。
只有这样高精度的产品,才能满足汽车轴承、高端弹簧钢等高精度配件生产的严苛要求。这将为邢钢瞄准更高水平的“中国精度”,生产高精尖特钢奠定基础。
除了常规生产线,新厂区还将开辟一条定制化生产线,它将承担更多“卡脖子”技术研发的重任。
在特钢产业链上,经常会出现终端制造企业对产品性能有个性化需求,但中游的零部件制造企业难寻钢材原料的问题。
“比如一家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要求零部件能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保持高强度、耐腐蚀,这就需要特种钢材。我们会针对企业需求与零部件供应商合作研发,通过定制化生产线生产。”王云涛说。
定制化生产的产品,主要瞄准航母阻拦索、高铁轴承、航空航天标准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端特钢的研发水平,企业还能通过探索“需求诊断—协同研发—工艺优化”的服务闭环,实现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输出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投产即实现环保绩效创A,打造“绿色特钢”,也是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的建设目标之一。
马保良展开一张柱状图,展示采用“富氢熔融还原+电炉”短流程新工艺后,预计实现的减污降碳成效。
图表显示,新厂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预计比邢钢老厂区分别降低约62.77%、67.61%、51.80%,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61%以上,这些指标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同时,新厂区将建立分钢种碳排放核算体系,与老厂区相比,一期建成投产后生产一吨钢可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
“应用新工艺,不仅减污降碳,还能节能降耗。”马保良介绍,在废钢进入电炉前,要先经过一条十几米长的水平传送带,借助电炉烟气的二次燃烧热量,废钢可预热到400摄氏度,由此吨钢可减少冶炼耗能80千瓦时以上。
还有更多新技术,助力节能降耗。新厂区投产后,吨钢耗新水预计将降低到3吨以下,吨钢综合能耗降低18%以上,生产能耗多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新厂区不仅更绿色,还将更智能。
“我们将打造产线数字孪生系统,它能直观反映并预测实体设备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活动。系统数据1秒钟刷新20次,5万多个点位的实时生产数据和污染物排放数据都在我们掌握之中。”彭世丹说,这是新厂区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支撑。
智能化设备也将被广泛应用,投产后的新厂区将上演“机器人总动员”。
精炼炉炼钢中钢水取样环节,人工操作效率低还有安全风险。新厂区上马测温取样机器人,它可以将长长的“手臂”灵活伸入高达1600摄氏度的钢水中,取出钢水样品后,自动传送至检测中心;新厂区还将引入废钢自动智能判级系统,它可以精准判定废钢中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类型的废钢经它“扫上一眼”,就能准确分类,各得其用。
除此之外,打捆、修磨、贴标、喷号等环节,也都是机器人作业。与老厂区相比,新厂区将降低30%以上的人力成本。
一座绿色、智能、高端的特钢“梦工厂”,将在威县崛起。
4月15日,威县高新区建设中的邢钢搬迁升级项目轧钢区。河北邢钢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带动聚力——从一座厂到一条链的产业愿景
汽车发动机的曲轴、连杆,风力发电设备上使用的高强度螺栓,工程机械的精密齿轮,高压线缆专用钢丝绳……
4月15日,在邢钢搬迁指挥部旁的项目展厅,记者看到了各种以邢钢特钢为原料生产的高端工业设备零配件。
特钢是现代工业的关键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生产能力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产品对应的下游客户中,有大众、本田、通用等车企以及巨力索具、远东线缆等众多知名企业。
“特钢生产的上下游,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我们想以邢钢为链主,以商招商,把特钢零配件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引入威县,打造特钢产业集群。”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锋介绍。
这一规划已提上日程。按照“依托邢钢、就地加工、链条延伸、产业聚集”的思路,威县谋划的年产值300亿元特钢产业园中,将建设轴承、管材、索具、小五金、紧固件等5个园中园。目前,已有1500亩土地入市,准备建设特钢产业园。威县还邀请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威县特钢产业发展规划。
一座钢厂,带动一个产业链。
2024年底投产的河北万鑫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邢台金维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水渣微粉项目,都是钢铁企业矿渣废弃物再加工企业。
“我们已经与邢钢达成合作意向,将邢钢冶金炉渣变废为宝,生产高性能混凝土中最常用的矿物掺和料——矿渣微粉,向下游延伸特钢产业链条。”邢台金维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吕新旺说。
据测算,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投产后,年可纳税10亿元,几乎相当于威县一年的税收总额,同时将为当地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这将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这一项目的落地投产,也将助力邢台市新材料产业能级跃升。
邢钢新厂区生产的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特钢产品,契合邢台市新材料产业金属材料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而新材料产业又是邢台市主导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位于邢台市信都区的邢钢老厂区也将“腾笼换鸟”,获得新生,从而带动邢台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优化。
邢钢搬迁后,邢台市将按照计划逐步启动老厂区地块综合利用、招商引资、工业遗产开发等规划设计,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盘活利用。
此外,邢钢搬迁升级也将助力河北钢铁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
短流程电炉钢是未来钢铁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以线材为主的邢钢,和以棒材为主的石钢(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将形成优势互补,加快河北特钢产品种类完善和升级,强化河北在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电工钢等工业用钢领域的优势,助力河北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座特钢“梦工厂”正从蓝图走进现实。邢钢蝶变,是河北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王永晨)
相关
“贴身”服务,推动项目“加速跑”
4月15日上午,在威县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威县服务专班施工现场值班组长侯立中的电话一个接一个。项目供水管道施工将影响附近几个村庄的正常供水,侯立中要马上对接供水公司、各村村委会,协商解决方案。
威县服务专班,是威县为服务好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成立的专职团队。专班成员目前有12人,都是从威县各职能部门抽调的精干力量。
“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多且具体琐碎。专班成员现场办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快速反应,并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河北邢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世丹说。
作为河北唯一的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县,威县发挥改革优势,全力推动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加速跑”。
为加快推进搬迁配套保障要素项目县级审批速度,威县采取“投资承诺制”的审批方式,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服务监管,对企业进行“贴身”服务,为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尽早投产提供支撑。
“投资承诺制”最大限度精简审批环节,项目审批时限由之前的60个工作日减至11个工作日。
同时,威县在服务项目周边建设上也拿出了十足诚意。
4月15日下午,在项目工地北侧,威县政府组织工人正在对通往工地的临时道路进行硬化。“眼下,项目已逐渐从厂房建设转入设备安装阶段,道路要经得住重载车辆通过。”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锋说,“这些,我们要替企业想到前头去。”
除了项目周边的公路建设,在威县列出的20项搬迁配套保障要素项目中,还有邯黄铁路威县支线。
这条铁路支线全长24.47公里,从邯黄铁路广宗站通往邢钢厂区,同时还将配套建设货运中心和威县站。
“邯黄铁路威县支线及货运中心项目是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关键配套项目,市县联动争分夺秒跑办铁路专线立项核准事宜,事项从受理到核准批复仅用了42天。”邯黄铁路威县支线及货运中心项目负责人郭自祥说。
目前,这条铁路支线己开工建设,它将随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一期投产同步投用,为铁矿石、煤炭等原辅料提供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降低运输成本。(文/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阅读提示近日,位于威县高新区的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项目一期的龙头产线轧钢大盘卷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邢钢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是河北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中制造业现代化水平提升重大工程,被列为河北省工业企业重点技术
三次产业协同发力 内需潜力有序释放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全省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为近年来一季度较高增速。”4月2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年一季度河北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国华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省上
驻报全媒体记者 张勇近日,记者从沈卢高速沈遂段Ⅵ-Ⅱ标项目经理部获悉,沈卢高速沈遂段驻马店境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施工。沈卢高速沈遂段是2025年通车项目,按照节点目标要求,建设单位目前精心组织4 支专业施工队伍,全面开展声屏障安装、标志标牌制作安装、隔离栅搭建及基础工程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2025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盛典在西班牙马德里进行,谷爱凌、德约科维奇、张之臻、纳达尔等体育运动员亮相红毯。22日早,谷爱凌发布微博:颁奖晚会很荣幸成为劳伦斯大使,并颁发终生成就奖,还与劳伦斯主席一起颁发年度体育公益奖,让我们一起通过运动让世界变得更好!从谷爱凌晒出的图片看,一袭黑色长裙的她尽显优
蔚县壶流河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获批年内开展鸟类栖息地保护、清理芦苇、植被恢复等工作4月15日,记者从市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中心获悉,蔚县壶流河省级财政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获批。针对去年6月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将开展鸟类栖息地保护、清理芦苇、植被恢复和湿地宣教工作
人民财讯4月22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浙江森智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路丽娜,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零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森马服饰间接全资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