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黄文炜 本报记者 邢晓婧
编者的话:5月3日,美国对各出口国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其中,日本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日美关税谈判仍处于僵局之中。作为首批与美国开展谈判的国家之一,日本这一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刊登该社驻美国分社前社长的评论文章悲观地警告称,日本刚经历“失去的30年”,或将又开启“跌落的50年”。据《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观察,需要看到,对日本经济复苏感到乐观或选择积极应对压力的民众仍有不少,但担忧声音在关税冲击的大背景下的确在增多。一些民众面对高企的物价,生活压力已经很大,如今加上关税的打击,他们对日本政府应对方式的不满也在累积,不禁感慨生活正遭遇“雪上加霜”。
日本央行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美国政府的关税已经迅速且直接地冲击了日本企业的经营。”据日本共同社近日报道,以没有在日本建厂的日立建机株式会社为例,其2025-2026财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可能会被压低30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此外,电子零部件和海运等多个行业纷纷表达担忧。美国对日本的汽车、钢铁和电子产品等主要出口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日本企业的出口成本上升、出口市场受限。部分日本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困境。据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导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59%。5月1日,日本央行宣布,将2025年度GDP增长率预期从今年1月预估的1.1%下调0.6个百分点,调至0.5%。
日本《朝日新闻》4月19日至20日实施的民调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关税会对日本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其中43%表示“非常担忧”;70%受访者对日本政府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不抱期待,仅28%认为谈判“会有成果”。另据日本财务省4月22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约10%的日本企业表示,美国的关税措施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它们的业务,更多的企业则对未来的关税冲击感到恐慌。
此外,不少日本民众对关税可能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感到忧心忡忡,尤其在物价本就高企的背景之下。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国际知名民调机构益普索曾进行一项全球调查,当时,日本民众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和期望值在30个受调查国家中位列倒数第四,约四成民众对生活感到不满意,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压力。当下,多位日本人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表示,美国关税正在让他们的生活状况“雪上加霜”。
据记者观察,不少日本民众目前生活拮据,一些在电视上接受采访的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都在抱怨:“买不起米了,吃饭成了问题。”有日本经济学家预测,美国关税可能会在日本引发一种“恶性循环”,即美国物价上涨使得投资者预测美联储可能通过加息抑制通胀,从而推高美元需求,导致日元贬值,这又会使日本的进口商品整体价格进一步上涨。
首先无法避免涨价的是面包、意大利面等主食类食品,因为日本的这些食品主要以从美国进口的小麦为原料。由于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价格可能会上涨,豆腐、纳豆等大豆制品也容易受到影响。因为日本畜牧业的饲料依赖进口,所以鸡蛋和牛肉的价格也可能大幅上涨。
据日本共同社4月底报道,吉野家股价大幅下跌,据传是因为美国强征关税导致牛肉进口受到冲击。日本餐饮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吉野家一份普通的牛肉饭的含税价格已达498日元,创下历史新高。在美国,幼牛通常会被送到加拿大饲养后再运回本国,但这次的关税可能会破坏这一体系。如果美国牛肉价格进一步上涨,对牛肉饭连锁店来说将是最糟糕的局面。”
在水产领域,原本美国对扇贝出口实行零关税,后来征收10%的关税,随后又在特朗普的推动下提升至24%。由于买家不满价格上涨,采购量减少,日本业内人士表现出危机感。日本对美国扇贝出口激增的背景是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后,中国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随后,不少日本海鲜出口商将出口市场转向美国,相关工厂也开始新建工程,以满足美国的卫生标准。但就在这个时间点,美国宣布提高关税,导致业内一片困惑。
“看不到50年后,现在就在‘跌落’”
日本富士新闻网4月25日报道称,政府当日召开了关于美国关税措施的综合对策本部会议,决定了一项“紧急应对方案”,其中汇总了为支持国内产业而进行的资金周转支援以及维持就业等方面的对策。在表明会密切关注关税对国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还明确写入了“将毫不犹豫地追加实施必要的应对措施”。
据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称:“美国的关税措施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社会迄今为止所培育起来的自由且公正的经济秩序的形态。”他还对相关内阁成员指示称:“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前往各个地区,广泛宣传这一方案的政策内容,并且要契合中小企业以及出口企业等的需求,积极推动政策得到具体且有效的运用。”在强化国内消费等方面,除了今年预算中包含的提高年收入门槛以进行减税等政策外,日本政府还提出今后将实施的诸如稳定大米供应的措施、降低汽油价格、实施电费煤气费补贴等方案。
然而,不少日本民众对这些措施并不买账。有人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抱怨说:“政府的政策总是拖拖拉拉,说是要发现金给民众,但没有兑现。而且即便是发钱也有很多人反对,倒不如降低消费税有效果。问题是政策出台慢,还总是变来变去……”还有一位日本老人对记者直言:“我看不到50年后,现在生活就在‘跌落’。”
自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年增长率维持在0.7%左右,被形容为“失去(增长)的30年”。在这期间,日本经济增长减缓,面临诸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通货紧缩、债务高企等。
上个月,《日本经济新闻》刊登了一篇该报美国分社前社长小竹洋之的评论文章,该文章悲观地预测称,刚熬过“失去的30年”,日本经济或再开启“跌落的50年”。文章援引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称,即使不考虑美方关税,日本GDP总量排名也将在未来50年内从第四下滑到第十一,人均实际GDP排名将从第29位下降到第45位。
在小竹洋之看来,比起关税,日本政府的“草率应对”才是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他敦促日本政府不应借关税争相提出讨好民众的主张,而是要做出更多长期的有益改革,包括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自由贸易圈的扩容和升级、强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投资AI和脱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等。
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丸川知雄阅读了这篇文章后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文章提出的建议有可取之处,但整篇文章存在根本性矛盾。丸川知雄称,在做长达50年的经济预测时,主要的考虑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政治情况一般不会在考虑范围内。在人口老龄化的日本,社会储蓄率逐渐下降,因此资本积累的速度也会减缓。技术进步很难预测,所以一般会套用前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按照这个模型,如果日本想要促进长期经济增长,需要采取引进外国劳动力、推动技术进步等实质性措施,小竹洋之重点批评的“政府短期政治决策”能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日本似乎忘了自己也是一个经济大国”
有学者认为,日本如今正处于“现状维持的成熟期”,而非1970年时“充满希望的成长期”,想要“复刻”曾经的经济高速增长难度很大。
当下,日本正在举办大阪世博会,55年前,大阪曾举办亚洲首届世博会。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在世博会场地附近一家小餐馆采访了65岁的店长森高孝弘,他曾在1970年和父亲一起去参观过当年那场世博会。“那时的氛围非常不同。”森高先生说,1970年的世博会对于他和他那一代的许多日本人来说,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第一次品尝到世界美食的难忘经历。他说:“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有一种许多事物都在上升并迅速前进的感觉。”
而现在,日本媒体对于世博会的报道大多是负面的,比如排队好几个小时才能进场、卫生间不实用、食物价格过高且货不对板等。此外,本届世博会受到的世界关注也远低于预期。神户大学跨文化研究教授小笠原浩树表示,美国引发的贸易摩擦升级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主导全球关注,并影响人们对世博会的记忆方式。“目前世界关注的是什么?美国的关税。”他说,而关于世博会,“可能只有日本在关注”。
日本和平政策研究所2023年曾发布报告称,日本具有“存储型社会”的特性,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积累并维持事物的现有状态,这一方面为日本积累了好的东西(如技术、知识、资本等),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不好的东西(如国家债务、繁文缛节等),这种实质上趋向常态化、稳定的“静态”属性容易给人一种所谓的“停滞感”。
据《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观察,在日本,积极面对生活压力、努力寻找出路的人也有不少,尤其是年轻人。比如,不少日本年轻人正在学习副业技能和投资理财,他们对海外工作的兴趣也在上升。
“最让我失望的是,日本政府似乎忘了自己也是一个经济大国。”丸川知雄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美国的关税霸凌行径,日本一直扮演美国附庸的角色,请求美国高抬贵手。”
40年前,美国同样面临严重的贸易逆差,当时以西方五国达成“广场协议”、重塑汇率关系结束。有观点认为,在美日关税谈判僵局的背后,第二个“广场协议”正在酝酿之中。上个月,日本央行前行长、青山学院大学客座教授白川方明在《日经亚洲》撰文分析称,中国从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向稳定增长转型的经历中汲取的一个教训是,签署类似“广场协议”的文件对稳健的经济管理而言是一个“致命错误”。他直言:“回过头看,‘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的一大绊脚石。”
丸川知雄表示,作为经济大国,日本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经济问题,也应考虑世界经济的治理和发展问题。日本一方面应该扩大内需,弥补美国大幅削减进口导致的全球需求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该督促美国停止实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关税政策。
5月5日,和讯投顾齐俊强针对假期重要消息面进行了解读。他首先提到,美方近期主动向中方传递了希望重启谈判的信息,对此中方回应称正在评估,并明确指出,若美方真心想谈,应拿出诚意,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单边加征的关税。齐俊强认为,美方在言辞上表达谈判意愿的同时,行动上却并未完全展现诚意,例如前两天还终止了针对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黄文炜 本报记者 邢晓婧编者的话:5月3日,美国对各出口国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其中,日本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日美关税谈判仍处于僵局之中。作为首批与美国开展谈判的国家之一,日本这一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刊登该社驻美国分社前
人民财讯5月5日电,招商证券研报表示,展望5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权重指数回升,科技成长活跃”的格局。从目前的经济数据来看,市场担心关税冲击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财政资金准备充裕,能够在出口下行时进行对冲,经济未来仍然以稳为主。年报及一季报披露结束,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迎来久违的上行拐点。而且由于经营流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的一档节目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就其“夺取格陵兰岛”提议进行说明。针对“使用军事力量吞并格陵兰岛”的说法,特朗普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他在采访中表示,他对武装夺取格陵兰岛这件事情的发生仍持“怀疑态度”,但他表示这种可能性“肯定”存在。“我们非常
新华社曼谷5月5日电 专访|屈从于美国关税施压将受到更大伤害——访泰国前财长素察·他达探隆威新华社记者林昊泰国前财政部长素察·他达探隆威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美国加征关税是单边措施且缺乏理论依据,不仅严重冲击包括泰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各国不应屈从于美方无理要求。“我们没有理
中国日报网5月3日电 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抡起关税“大棒”,不但给全球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给自身更是埋下诸多隐患。彭博社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就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尤其是对华关税政策将严重冲击美国经济的供应链,伴随着关税政策的影响不断发酵,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即将遭受“全面波及”。文章称,近一个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