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半,大多数城市道路仍是一片寂静,然而,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的延安南路却有些与众不同。几百米的街道上,几十辆旅游大巴接踵而至,熙熙攘攘的游客聚集在一起,十分热闹。
游客正在延安南路旅游大巴集散点乘车前往省内各旅游景区景点。赵松摄
作为贵州省内旅游大巴集散点之一,延安南路每天都见证着游客们在此相聚,又在此分流。来自全国的游客上车后,将奔赴贵州各地,开启多彩的贵州之旅。
气势如虹的黄果树瀑布、如宝石璀璨的荔波小七孔、巍峨屹立的梵净山......近年来,“到贵州赏大美河山”成为了热词,赴黔旅游的热度持续上升。据携程发布的旅游报告显示,截至4月16日,贵州旅游“五一”假期总订单量同比增长15%,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9%。
旅游集散点的车流量,与贵州旅游热度呈正相关。“和往年相比,今年来延安南路集散点的大巴数量增加了50%,日均有60余辆大巴车在此停留上下客。”贵阳市南明区文旅局副局长王尧军介绍,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8点,延安南路陆续要接待几千名游客。
游客有序上车。赵松摄
攀升的游客量对于当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给游客留下一个好印象,南明区可谓铆足了劲,尽可能地为游客创造舒适、温馨的条件,让游客从踏进南明的那一刻开始,就体验到多彩贵州的热情好客。
最直观的是集散地变得更加有序了,游客出入道口从原来的8个增加到了如今的16个,方便游客快速上下车;道口处增设了醒目的乘车标识牌,旅游大巴司机一眼就能找到;就连躺在地上的地砖都迎来了一次大整修,变得崭新如初。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保障,交警、文旅、城管部门每天会派人到现场巡逻,倾听广大游客的建议,及时给出相应反馈。今年68岁的王阿姨第一次来贵州,等车时她留意到许多暖心的小细节,“栏杆拐角处都贴了胶条,防止拥挤时擦伤,这种细心程度让我觉得很贴心,这趟旅游一定会非常顺心。”
记者采访当天,贵阳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南明区在集散地旁支起了小摊,为外地游客免费提供雨衣。“晚上我们还会在附近广场举办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理疗等手段为游客解乏。”王尧军表示。
全力做好集散地的游客服务,只是近年来南明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一。近年来,南明区在“资源、客源、服务”上下功夫,持续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体验产品,真正实现了“流量”变“留量”的愿景。
贵阳市南明区青云路步行街游人如织。南明区供图
据统计,2024年南明区接待游客数超3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83%;旅游收入超470亿元,同比增长20.73%。提及未来,王尧军表示:“南明区将紧扣‘省会核心、筑城客厅’的定位,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4月25日晚,洛阳钼业(603993)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06亿元,同比下滑0.25%;归母净利润39.46亿元,同比增长90.47%;扣非净利润39.28亿元,同比增长87.82%;基本每股收益0.18元,同比增长80%。报告期内,洛
如今,“银发列车”已经成了一个热词,这种铁轨上的旅游度假村,让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清明、端午、小长假……这个春天,“银发列车”火了,有的地方甚至一票难求。从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列车的数量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增长,去年达到1860列,创下了历史之冠。今
中新网长沙4月25日电(付敬懿 杨一苗)“南方列车·潇湘号”旅游列车产品发布暨2025文旅融合重点资源推介会25日在长沙举行,全国首列湖湘主题舒适型旅游专列启航,以“适老服务+文化沉浸”创新模式填补铁路旅游产品空白,加速铁旅融合,把“交通线”变为“风景线”,让“铁路网”升级为“文旅网”,开辟“铁路+
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当人们在规划出游时,云南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们也正演绎着它们独特的五一假期。它们遵循着自然的作息规律,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小爪水獭、小浣熊在鱼塘里捕鱼,双角犀鸟忙着向大家“秀恩爱”,11只松鼠猴也与大家近距离互动。五一假期,园区的双角犀鸟新展区正式向公众开放,为广大游客带来了观
清晨六点半,大多数城市道路仍是一片寂静,然而,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的延安南路却有些与众不同。几百米的街道上,几十辆旅游大巴接踵而至,熙熙攘攘的游客聚集在一起,十分热闹。游客正在延安南路旅游大巴集散点乘车前往省内各旅游景区景点。赵松摄作为贵州省内旅游大巴集散点之一,延安南路每天都见证着游客们在此相聚
4月23日晚间,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洽洽食品”)披露2024年全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图片来源:洽洽食品财报(截图)其中,2024年,洽洽食品实现营收71.31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归属净利润8.49亿元,同比增长5.82%;实现扣非净利润7.73亿元,同比增长8.86%。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