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万州段氨氮含量稳定保持在0.03毫克/升,已连续4个月达到Ⅰ类水质标准。”5月15日,看着新出炉的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监测报告,万州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向勇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1986年6月,原四川省万县地区环境监测站开始监测记录长江水质,当时长江干流万州段的氨氮含量为0.2毫克/升。”
39年时间,这个数字从0.2降到0.03,背后是万州坚持生态优先、统筹推进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三水共治”的不懈攻坚。
统筹“三水共治”
庄子河重焕生机
初夏的万州区熊家镇庄子河,河水清澈见底,鱼群穿梭,水鸟嬉戏。住在河边的覃女士每天晚饭后都会和家人来散步:“现在水清岸绿,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她口中的“以前”,是这条河被称为“牛奶河”的日子——管网破损导致污水横流,河道里垃圾堆积,又黑又臭。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万州全面启动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护岸工程、增设绿化、截污和清淤、改造污水管网、增设化粪池……改造后的庄子河,终于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
长江在万州过境流程长80.4公里、库体水面达100平方公里,还有21条主要次级河流。如何让这一江碧水成为发展的资源禀赋?万州以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污染、水生态“三水共治”,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一系列措施,掷地有声——
将39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纳入水质抽测清单,对33个重点监管排污口开展采样监测,并随机抽查15个其他排污口,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实施雨污分流,完成管网改造上百公里,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消除水上污染,全面取缔餐饮船舶,过往船舶生活垃圾到港转运,常态化开展水面清漂保洁,确保江清岸洁;
整治农村黑臭水体26条,完成376个长江入河口排污整改;
10年累计铺设2060公里污水管网,建成92座污水处理厂;
……
跨省协作治河
上下游拧成“一股绳”
磨刀溪,发源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部,流经湖北利川、万州,在云阳汇入长江。
作为长江南岸的一级支流,磨刀溪曾因沿岸居民随意丢弃垃圾、污水直排、河道乱挖乱采等导致水质逐年恶化。
磨刀溪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长江的水环境质量。为此,万州、云阳、石柱三地签订了《磨刀溪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明确上下游区县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建立“上游下游一起管”的共治机制:每月考核交界断面水质,比目标水质好的获奖励,差的要赔偿。
这个“奖好水、惩差水”的机制很快产生了效果: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为基础,磨刀溪治理从各区县“自扫门前雪”变为“聚指成拳”,进行协同保护治理。如今,无论是在源头的石柱还是中游的万州、或是下游的云阳,磨刀溪碧水微澜,水岸相映,举目所望皆是风景。从监测数据上看,近年来,磨刀溪万州向家断面稳定保持Ⅱ类水质。
借鉴磨刀溪经验,万州去年6月开始全域试点次级河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数据显示,纳入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次级河流水质稳中向好。”万州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目的不是只为了资金补偿,而是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压紧压实属地责任,深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污,实现跨界河流从“各自管”变成了“一起管”,激活水污染防治的内生动力。
消落带变景观带
为长江生态廊道添新绿
初夏,长江边的陈家坝街道向坪社区,近几年陆续栽下的中山杉抽出嫩绿的新芽,迎风舒展,尽显生机与活力。
自2002年起,中山杉便“入驻”万州,并于2009年开始移栽到江边消落区进行淹没浸泡试验。依托绿化长江、国土绿化等林业生态修复工程,中山杉逐步在长江流经的新田镇、瀼渡镇、武陵镇、溪口乡、大周镇、燕山乡、黄柏乡、高峰镇和百安坝街道等地消落带上落地生根,面积达3200余亩,绿化库岸70余公里,为长江生态廊道增添了新绿。
每当水满平湖时,亭亭玉立的中山杉浸泡在水中,树叶由绿变黄、变红,形成红绿相间、色彩缤纷的“水上森林”景观带,为飞鸟栖息提供优良场所。水位消退时节,中山杉下裸露的江滩上很快会冒出绿草、开出鲜花,一丛丛一簇簇的格桑花、百日草,形成一片望不到边的花海。
立足于生态保护修复,万州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和场镇集镇段大力推进消落带变景观带,曾经的生态脆弱带变成风景线。
监测长江水质29年的向勇见证了所有变化:“10年前取样,江边都是臭烘烘的黑泥和垃圾,现在两岸四季有花、常年见绿。”彼时的万州,与沿江很多地方一样,面临化工围江、黑臭水体等“生态赤字”,“对比39年前的数据,目前万州干流长江段不仅氨氮含量大幅下降,pH值保持稳定,溶解氧数值越来越高。”向勇和同事们进行水质监测时,常看到各种飞鸟掠过船首,在江面划出优美涟漪。
目前,长江干流万州段已发现156种水鸟,消失30多年的“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也重现万州江畔。监测数据显示,长江干流重庆段的鱼类较禁捕之初增加47种,增幅达1倍以上,长江旗舰物种胭脂鱼、岩原鲤等正在回归,“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盛景正在重现。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原标题:坚持“三水”共治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 长江万州段的“降氮密码”
“长江干流万州段氨氮含量稳定保持在0.03毫克/升,已连续4个月达到Ⅰ类水质标准。”5月15日,看着新出炉的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监测报告,万州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向勇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1986年6月,原四川省万县地区环境监测站开始监测记录长江水质,当时长江干流万州段的氨氮含量为0.
棹影翻飞劈碧浪,鼓点铿锵破云霄。五月的南湖,风起潮涌,5月10日-11日,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湖北省龙舟公开赛(武汉·洪山站)在武汉洪山南湖擂响战鼓,24支龙舟队伍劈波斩浪,以“速度与力量”的角逐点燃荆楚大地。端午前后赛龙舟,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也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内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选手们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公布了未来3年美丽广西建设的“计划表”,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等7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任务。接下来3年,广西将怎样变得更美?《行动计划》紧扣全
长江电力4月29日晚间发布一季报,一季度营业收入170.15亿元,同比增长8.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81亿元,同比增长30.56%;基本每股收益0.2117元,同比增长30.56%。
春日的河北省衡水市桃城机场,河北省首架自主研发的长航时大载重无人机“宝云号”迎着春风起航,首飞取得成功。这架飞机由享飞就飞衡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由其配套单位冀舟科技(衡水)有限公司生产,有效载荷200公斤,最长航时26个小时,相当于从衡水直飞广州无需中途加油。 工作人员为“宝云号”做航
近日,宝鸡市太白县疾控中心严格按照宝鸡市《202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监督工作计划》及《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23),在全市率先完成枯水期43项水质监测项目任务。此次检测,涉及太白县市政供水点1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点11个,采取水样24份,水质检测43项。涵盖理化、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