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光好,春茬移栽忙。走进高台县黑泉镇胭脂堡村的包菜种植大棚里,菜农们正在抢抓农时栽种“二茬”蔬菜,一株株壮实的蔬菜幼苗舒展着嫩绿的叶子正在等待“安家落户”,工人们穿梭在田垄间,打窝、放苗、栽苗、定植......现场一片一派繁忙景象。
据悉,为了提高大棚利用率,黑泉镇胭脂堡村按照“蔬菜种植不断茬、倒茬种植再扩量、特色种植促增收”的思路,利用新建大棚进行轮作倒茬种植,首次尝试在前期培育移栽辣椒苗后再种植包菜,不断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大棚的二次生“金”,开辟农民增产增收新希望。
“开春以来,我们及时进行翻耕起垄进行辣椒育苗,近期,正在组织群众栽种包菜苗,目前种植的包菜每年四月开始栽种,七月就可以陆续采收,大棚种植还能够提早一个月上市,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黑泉镇胭脂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开文说。
大棚基地负责人雷永东告诉记者,早在种植前,村上就与销售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成熟后公司会按市场价上门收购,销路也不愁。“今年蔬菜行情挺好,辣椒移栽后,我们开始蔬菜轮作换茬工作,再有三四天就能完成‘二茬’包菜的栽种,采收是三个月后,预计每亩能收个七八千块钱,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基地负责人雷永东说。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大棚种植蔬菜,从种植到管护、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力,因此菜农们忙碌的身影也成为了这里最美的风景。陈大姐是这里的“常客”,手上动作熟练迅速,一铲一插,一会儿功夫已是绿油油一片,她一边栽种一边笑着说:“我今年一直在这里干活,每天工资日结,什么时候需要人手,书记会在手机微信群里通知,一天差不多能挣到140元,也不影响照顾家里,真是挺好的!”
对于当地村民而言,除了流转土地获取租金外,还能在大棚里务工增收,新鲜的蔬菜进一步丰富了百姓餐桌,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至目前,该基地已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一座座充满希望的大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而且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近年来,黑泉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蔬菜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采取“项目支撑建基地、村企运营强带动、群众参与促增收”的模式,鼓励种植户巧打农业生产转段时间差,结合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实际在大棚复种经济作物,形成了分次分批育苗、分批定植、均衡上市、规避市场风险,让“冷资源”变成“热效益”,真正实现了产业有效益、村企有盈利,群众有增收。
通讯员 雷静 图/文
人勤春光好,春茬移栽忙。走进高台县黑泉镇胭脂堡村的包菜种植大棚里,菜农们正在抢抓农时栽种“二茬”蔬菜,一株株壮实的蔬菜幼苗舒展着嫩绿的叶子正在等待“安家落户”,工人们穿梭在田垄间,打窝、放苗、栽苗、定植......现场一片一派繁忙景象。据悉,为了提高大棚利用率,黑泉镇胭脂堡村按照“蔬菜种植不断茬、倒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在第二十六届菜博会上,三号馆的超元·VR火星馆成为展会焦点,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其打造者便是大事件科技、深圳青葱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葱新媒体)创始人兼CEO桑兮兮。4月28日,记者走进菜博会三号馆,与这位常年在外拼搏的寿光骄子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桑兮兮,原名桑新兴
文/阳丹 李帅夫 王琼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犹如一场“及时雨”,浸润乡村振兴沃土,为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亮明“必须为”正面红榜,划定“不可为”负面黑榜,为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指明方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廉动力”。树标杆:以正面标杆引领社会风尚“村看村,户
为保障群众安全出行,我区沮河西桥养护工程历经55天的紧张施工,于4月20日全面完工,正式通车。据了解,沮河西桥养护工程于2025年2月24日开工,工期共计55天,比计划施工进度提前了5天。面对施工工期紧、施工工序繁多、路面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大等客观因素影响,区住建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今年以来,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群众关切,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源头治理等举措,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为全区群众营造安全、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一系列行动直击民生痛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市场监管的力度与温度。严打“鬼秤”乱象,守护市
为有效遏制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近日,县民政局作为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参加了“相约星期五”安全及反诈宣传活动,此项活动受到居民广泛关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穿梭于各个角落,向群众发放反电诈宣传单。宣传单上详细介绍了电信诈骗的多种类型,如网络刷单骗局、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