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颐和厅内
2024“感动海淀”年度文明人物(集体)
颁奖典礼举行
一位年轻母亲格外引人注目
——
她就是香山街道辖区从业人员骆静怡
一位用8年时间与命运抗争、
为脑癌患儿撑起一片晴空的“抗癌妈妈”
当大屏幕上播放她寒风中送外卖、烈日下擦皮鞋的画面,当9岁的小平安说“谢谢妈妈”时,全场观众无不动容。这位30岁的母亲用2980个日夜的坚守,诠释了“为母则刚”的内涵,也以善行点亮了海淀这座科技创新之城最温暖的人性之光。
“希望永远由心点亮”
2017年3月,骆静怡未满1岁的儿子翁楠一(小名“平安”)因持续高烧、抽搐,在生日前15天被确诊为脑癌。手术同意书上,她颤抖着写下“平安”二字,寄托着一位母亲最朴实的心愿。开颅手术后,小平安永远失去了光明。
面对命运的打击,当时年仅22岁的骆静怡没有屈服。为给孩子治病,她带着母亲和小平安开始了“北漂”,一家三口租住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附近的香山南营。摆摊擦鞋、送外卖、发传单、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只要能赚钱,再苦再累的活她都接。
后来,小平安的姥姥也加入这场“战斗”。无论刮风下雨,54岁的她每天都起早贪黑送外卖。骆静怡红着眼眶说:“我们在北京多少年,平安的姥姥就陪了多少年,雨雪天摔倒了她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外卖有没有超时。”
尽管遭受病痛折磨,小平安却始终保持着超乎年龄的乐观。他常常坐在擦鞋摊旁,用稚嫩的声音吆喝着:“鞋子刷白了,好运就来找你!”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时,这个早熟的孩子说:“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说,你不阳光,你就没办法。”
曾有人问骆静怡:“有想过如果孩子没病会怎样吗?”她不假思索地答道:“人生没有如果。如果我当初选择放弃,余生能心安吗?会快乐吗?我不知道。但至少现在,他在我身边,我就感到快乐和满足。”
“命运不由我们选择,
但希望永远由心点亮。”
说话间
母子俩紧紧相拥,笑容灿烂
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现在每天上午,在香山农贸市场东侧,几张小板凳、几把鞋刷和一箱清洁剂,就是骆静怡母子与命运抗争的“阵地”。小平安安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双手摸索着递送清洁剂。下午,骆静怡就骑着电动车送外卖。
8年间,89次住院记录,小平安的病历已经塞满了一个大大的行李箱,连盖子都难以合上。这份沉重的“成长档案”,记录着一个孩子与死神的拉锯战。来自河南的一位脑瘤患儿的父亲,驱车8小时送来药方和现金,他说:“我家孩子没能挺过来,这些钱给平安,就当是替我儿子看看这个世界。”
无数陌生人的善意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香山农贸市场管理方主动免除摊位费,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精心照料小平安,给予专业的医疗关怀;送外卖途中电动车突然没电,眼看就要超时,路过的居民二话不说帮忙接力送达;街道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各类帮扶政策,工会驿站送来衣物和学习用品,还有热心的盲人志愿者耐心教导小平安学习盲文……
骆静怡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着这段艰难的求医历程,她说:“我记录这些,是想让大家了解我们的经历,也给其他类似处境的家庭一些鼓励。当突然有上千个素不相识的人对你说‘你是对的’,那种感动让我明白,我们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
即便身处困境,骆静怡也尽己所能传递善意。去年9月的一个深夜,她接到一个陌生人的求助电话,对方因感情问题产生轻生念头。骆静怡用儿子的经历开导她:“你觉得生命可以轻易放弃,可你知道吗?对于平安来说,活着是多么珍贵的事情。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依然拼命想要活下去……”最终,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让这位年轻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人心能照亮人心”
5月9日,骆静怡站在“感动海淀”颁奖台上,与儿子、母亲相拥的画面让全场落泪。颁奖词以这样的话语定格了她的故事——生活的重担压不垮母亲的脊梁,踽行不悔,她用行动诠释为母则刚的定义。突降的嶙石阻不断奔腾的大河,江流有声,轰响起一曲逆天改命的奏鸣。母爱无敌,大爱无疆,她的故事鼓舞着相似境遇的家庭,抚慰了迷茫无助的心灵——纵使人世间有千般风雨,也要拉着你的手,一起走!
现场观众王女士含泪说道:“看到小平安说‘谢谢妈妈’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生命的韧性。同样作为母亲,我无法想象她这8年是怎么挺过来的,她让我相信,爱真的能创造奇迹。”
从事教育工作的观众张先生感慨:“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座城市的温情接力。从市场免除摊位费到陌生人的善意,每个微光都在诠释海淀的温度。”
如今,小平安的病情暂时稳定
他的梦想是“去盲校当老师”
“因为我有和他们一样的感受,
虽然看不见,
但我想用爱去温暖他们。”他说。
如今的骆静怡,依然带着孩子穿梭在海淀的街巷,但脚步已不再仓皇,她在短视频平台的签名中写道:“我们依然满怀希望。”
从确诊到现在,已经2980个日夜,这场“平安”保卫战仍在继续,一位母亲以柔弱之躯托起生命的希望。正如骆静怡所说:“命运或许不公,但人心能照亮人心。从街道工作人员到医院的护士,从市场管理员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们让我相信,希望从来不是独自燃烧的火苗,而是千万人共同守护的光亮。”
记者:李平
编辑:李祎乔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5月9日上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颐和厅内2024“感动海淀”年度文明人物(集体)颁奖典礼举行一位年轻母亲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香山街道辖区从业人员骆静怡一位用8年时间与命运抗争、为脑癌患儿撑起一片晴空的“抗癌妈妈”当大屏幕上播放她寒风中送外卖、烈日下擦皮鞋的画面,当9岁的小平安说“谢谢妈
湖北日报记者 魏鹏 通讯员 聂志鹏 张丹 黄慧5月6日,正在批改假期作业的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七(3)班语文老师王梦玲陷入沉思——五一假期前,她布置了一篇以“童年记忆里的食物、气味、温情”为主要内容、以《童年味道》为题的作文。批改过程中她发现,八成以上都是“三段式”,以“大数据显示”开头,中间大量引用
5月11日是母亲节。母亲节,大家会想到什么花?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康乃馨。其实,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还有一种承载着深厚母爱与绵长情思的花——萱草。“萱草”被称为“中国母亲花”。古人表达对母亲之情的花草是萱草花,在古代是对母亲表达敬意的吉祥之花,其历史比西方康乃馨要早几千年。早在《诗经》时代,萱草就已悄然
5月11日,母亲节。风拂花草香,慈母暖时光。愿每一位母亲都安康常伴,笑靥如花,岁岁皆逢欢喜事。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流程编辑:U072
不是妈妈胜似妈妈,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近“爱心妈妈”群体,聆听他们的温情故事,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一声“妈妈”,一生妈妈裴长安为受助孩子挑选服装在南阳,有这样一群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的人,他们是法官、教师,或是企业家、普通职工,却因一个共同的身份“爱心妈妈”而紧紧相连,谱写着大爱无疆的
赵旭芳照看两个孩子 本报讯(记者 李涛 文/摄)夫妻二人从事服务行业,假期都挺忙,无暇照顾孩子。网格员主动帮忙,5月2日至5日,每天将孩子接到家里,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看护,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 家住滨河左岸小区的王女士在饭店工作,丈夫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五一”假期都很忙。8岁的儿子乐乐放假后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