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开麦,志愿者们|博物馆日Talk
一个凉爽的夏日午后,在广东省博物馆(下简称“粤博”)志愿者活动室门口,卢莎莉略显紧张地等待拍摄。当摄影师说“准备开拍”时,她郑重地摆正了胸前的“金牌志愿者”徽章。
卢莎莉曾是粤博最年长的讲解员,从事志愿讲解11年。
身穿复古波点长裙,梳着一头棕色波浪卷发,很难想象眼前打扮时髦的卢莎莉今年已经73岁了。她曾是粤博最年长的讲解员,从事志愿讲解11年,大家亲切地叫她“莎莉阿姨”。
每当莎莉阿姨开讲时,身旁总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一些观众得知她的志愿服务排班后,专门慕名前来听她讲解展览。
去年底,卢莎莉正式从粤博志愿者队伍中荣休,但她的志愿服务精神还将由414名在册志愿者继续传递。2010年5月18日,粤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迄今为止共提供服务总时长28.5万小时,讲解场次4万多场。
卢莎莉正在进行志愿讲解工作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粤博志愿者队成立15周年,我们一起听听志愿者们的声音。
在博物馆开启“第二人生”
“在粤博拍摄的这两年,镜头让我重新‘活’了过来。”杨杉,今年45岁,新闻组志愿者,主要负责馆内展览、活动的摄影工作。拍摄采访前,记者在粤博不同的楼层里数次偶遇她,只见她行色匆匆,背着相机穿梭在各个展览间。
新闻组志愿者杨杉正在进行活动拍摄
曾经的她,是长期生活在德国的一名自由职业摄影师。2011年回国后,随着孩子的降生,她放弃了热爱的摄影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妈妈,一做就是12年。
“其实我很忐忑,40多岁的我,还有竞争力吗?”杨杉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面试粤博志愿者的场景,当时周围都是年轻人,当她向面试官介绍自己的摄影作品时,她感觉“曾经被家庭琐事消磨掉的激情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在博物馆做志愿服务的日子里,杨杉在“全职妈妈”这个身份之外,再次清晰地听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回响。像杨杉这样在粤博开启“第二人生”的志愿者并不在少数。
45岁的陈倩晖,是现任粤博志愿者队队长。工作日里,她是一名执法公务员,到了周末,身上的执法工作服换成了志愿者马甲,“在博物馆里,我换了一种方式生活。”
粤博志愿者队队长陈倩晖正在进行志愿讲解工作
从英语专业毕业的陈倩晖,曾经和英文打了8年交道,她当过英语老师,在企业从事过涉外工作,转行成公务员后与英语的交集少了许多。在粤博她重拾自己的“老本行”,进行外语志愿讲解工作和展览翻译。
2020年,粤博展出的重磅画展《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让陈倩晖印象深刻。她所在的外文组负责完成了整个展览的展板翻译(英译中),“我们的翻译、审校过的内容出现在展板上、图录里,这些处理过的语言会被保留、传播和流转,这很有意义。”
资料组志愿者李俊宏,也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生活的“AB面”。这个27岁的腼腆大男孩,本职工作是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专业技术人员,他把自己的志愿工作形容为“粤博的大管家”,除了在粤博活动中角色扮演古装人物、搀扶引导视障观众参观展览等,“我们还掌管着博物馆的活动物料。”
资料组志愿者李俊宏引导观众参观展览
最近他正在努力备考粤博木雕组的讲解员考试,李俊宏说:“在博物馆里做志愿者,就像是一次‘二次成长’,我结识了很多‘同频’的伙伴,获得许多珍贵的收获。”
那些被“击中”的瞬间
今年3月,粤博“听见文物·相‘手’粤博”无障碍文化共融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实践案例”,其中送审案例的照片由杨杉拍摄。
一年多来,杨杉一直跟拍粤博的无障碍系列活动,她曾多次被视障听障儿童毫不设防的纯真笑容打动,“他们顽强地把握着任何一个可以感受历史文化、感受世界的机会。”
新闻组志愿者杨杉长期跟拍粤博无障碍系列活动
跟拍久了,杨杉逐渐发现自己每次从取景框前抬起头来,都是微笑着的,“我想这些场景先打动了我自己,照片才可能打动别人。”参与视障观众导览时,李俊宏也有类似的感受:“当特殊群体走进博物馆,在触摸与聆听中,我好像看到文化的光照亮了他们的世界。”
许多志愿者们都有过被观众“击中”的瞬间,陈倩晖曾经在讲解时遇到一名外国观众,他是中山大学的教授,带着自己的两个学生站在一件马坝人的头骨前,观察研究了一个多小时,“你真的想象不到观众能有多专业。”
粤博志愿者队队长陈倩晖正在进行志愿讲解工作
而令卢莎莉印象深刻的则是两件革命文物。这是两封革命烈士的遗书,其中一封出自一名16岁的小战士,“遗书上写着‘我们是肥料,用鲜血灌溉我们未来的乐园’,这是一封很感人的遗书,围观观众基本都会热泪盈眶。”谈及此时,卢莎莉也忍不住哽咽落泪。
卢莎莉正在进行志愿讲解工作
当志愿者们为观众、文物而感动时,人事组志愿者章慧却在他们的志愿服务日常中,发现不平凡的故事。
章慧回忆,去年有一位志愿者,刚被粤博录取,随即就被公司派遣到北京出差半年。据介绍,志愿者入职后需要经历为期半年的见习实习期考察,要按规定完成一定要求的志愿服务工作。
“后来他每周末坐‘红眼航班’往返北京广州回粤博做志愿服务。我记得去年的雨季很漫长,飞机航班不稳定,好几次他都是半夜三四点才到白云机场。”
人事组志愿者章慧工作现场
但在这半年间,这位志愿者没有落下一场培训,志愿服务要求全部按规完成,顺利通过了考核,章慧说:“我们很多志愿者都是‘为爱发电’,一些定居在国外的志愿者每半年还会回国生活一段时间,期间特意回馆进行志愿服务,完成年度考核要求。”
近年来,博物馆热度“狂飙”,从昔日的“门可罗雀”走向“门庭若市”,以往“抓”人讲解的志愿者们现在被公众“追”着讲解。章慧统计数据时发现,“每年志愿者服务时长和场次都在增加”,据统计去年粤博志愿者团队服务了43696小时,讲解了5812场活动。
这些看似普通的数字,构筑起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知识桥梁。而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他们如涓涓细流般的志愿服务,最终汇聚成大江大河。
统筹:毕嘉琪
采写:南方+记者 赵媛媛
脚本:南方+记者 黄堃媛
摄影:南方+记者 仇敏业 陈文夏
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通讯员 粤博宣
【作者】 赵媛媛;仇敏业;陈文夏;毕嘉琪;黄堃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5月18日,“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在位于辽宁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开幕,展期3个月,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推介项目。本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支持单位包括旅顺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上海古籍出版社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两名飞车党夜里追幼儿园小女孩!”近日,有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5月17日晚9时29分许,有两人骑车紧追一名小女孩,女孩被吓得大哭。后来,小女孩试图跑向另一方向躲避,两人又掉转车头企图继续追赶。视频截图此视频引发关注,不少网友指责两名骑车人的行为太过分,甚至有网友猜测骑车的是人贩子。
5月18日,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家介绍,这表明该架机生产符合型号设计要求,达到安全可用状态,具备出厂条件,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18日7时13分,由试飞机组驾驶着AG600-
别看我只是一个磨,我的来头可不小。我出生于盛世大唐,本是一块平平无奇的石头,经历匠人无数次精雕细琢,摇身一变成为小巧玲珑的石磨——“昆山片玉”石磨。1954年,我从惠东梁化花树下水库破土而出、重获新生,成为惠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此过着“众星捧月”的奢华生活。别看我只是一个磨,我的颜值可不低。跨
请开麦,志愿者们|博物馆日Talk一个凉爽的夏日午后,在广东省博物馆(下简称“粤博”)志愿者活动室门口,卢莎莉略显紧张地等待拍摄。当摄影师说“准备开拍”时,她郑重地摆正了胸前的“金牌志愿者”徽章。卢莎莉曾是粤博最年长的讲解员,从事志愿讲解11年。身穿复古波点长裙,梳着一头棕色波浪卷发,很难想象眼前打
经历上百次生死考验培养出数十名优秀排爆手三次拒绝公安局的工作邀请……他就是高级反恐人才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张离军初入军营:煎熬小时候张离军的父亲被病痛折磨他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后来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懵懵懂懂地踏入了军营成为了一名军人新兵连结束后他被挑选到了工兵中队开始排爆专业的学习但让张离军没想到的是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