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一张素纸
剪刻出一幅13.42米的长卷
浓缩了总长134.2公里平陆运河的
壮阔图景
近日,南宁剪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再旺耗时一年半精心创作的巨幅剪刻纸作品《龙腾运河》正式完成。这幅作品巧妙地将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及其沿线壮美广西风光融进传统剪纸技艺,让人们跟着非遗看广西。
杨再旺介绍《龙腾运河》作品,刻画了平陆运河开凿沿线的广西文化特色。记者 卢丽婷 摄
匠心剪刻 将平陆运河“搬”到纸上
当《龙腾运河》剪刻纸长卷徐徐展开,观者无不屏息凝神。
“整幅剪纸作品长13.42米,精确对应着平陆运河134.2公里的总长,是对世纪工程的致敬。长卷以一条气势磅礴的剪纸巨龙贯穿始终,其蜿蜒的身躯巧妙地构成了运河的河道与岸线。”杨再旺在介绍创作构思时解释道:“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是中国人眼中祥瑞的存在。巨龙穿行运河开凿沿线的壮美广西图景。结尾时,龙腾起跃入海,入海口的繁忙景象跃然纸上,象征着希冀通江达海,向海图强的愿景。”
这条“纸龙”串联起的,是运河沿线横州市、灵山县、钦州市等地的独特风貌。细观长卷,细节令人惊叹:横州地标伏波庙的飞檐斗拱、特色民俗“跳岭头”中傩面舞者的生动姿态、钦州闻名遐迩的坭兴陶器……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被杨再旺巧妙地融入运河沿岸的景观之中。
在这幅作品上,杨再旺并非利用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力求通过剪纸独特的语言去表达。杨再旺表示:“剪纸有自己的语言。以横州伏波庙、百鸟衣为例,这幅作品将剪纸技法上的锯齿纹、月牙纹等传统纹样和现代建筑的直线画法相融合,辅以阴阳剪法,使得画面有层次地呈现。”
在作品中,可以看到锯齿纹细密地排列,营造出鸟雀的质感。通过阴刻与阳刻的交替运用,建筑的结构、人物的动态、树木的韵律都得到了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的展现。运河开凿工地的“铿锵铁骨”、壮乡山水的“诗性线条”、碧波行船的“流动韵律”,在黑白分明的剪纸世界里交织成一曲壮丽的时代交响曲。
“很震撼,居然能把平陆运河浓缩在这短短十几米的纸张上。路过,赶紧带小孩过来看看,让他见识一下广西的秀美、剪纸的精美以及平陆运河的宏伟。”游客黄先生一边观赏一边点赞。这朴实的赞叹,正是对杨再旺一年半匠心耕耘的最好褒奖。
日夜挑战 前后打磨耗时一年半
创作一幅如此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剪纸长卷,绝非易事。杨再旺坦言,从2024年初萌生想法并开始收集资料,到最终完成,这400多个日夜充满了挑战。
“作品从2024年初开始设计,前前后后共创作了一年半的时间。”杨再旺回忆道:“收集资料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有时还实地采风。”海量的信息涌入脑海,如何取舍、如何布局成为首要难题。“创作的难度在于作品元素之间的衔接,以及大量元素的主次把控。”
“真正开始创作时,大概舍弃了四五版草稿。有时太贪心,总想把壮美广西呈现得淋漓尽致,什么元素都想往上添。贪心的结果往往是画面过于拥挤。‘水满则溢’,作品失去了重点和美感。”构思阶段经历了反复的推倒重来,杨再旺坦言。经过不断摸索,他逐渐领悟了艺术创作中“断舍离”的真谛:“慢慢地学会了舍弃,把精彩的地方浓缩放大。”
为了追求更丰富的视觉效果,杨再旺还曾尝试使用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的纸张进行搭配,然而效果都不太理想。“多次尝试后,我决定用黑白色调进行鲜明对比。”这一决定,最终赋予了长卷以纯粹、凝练、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
创作进入攻坚阶段,杨再旺常常沉浸在长卷里,一坐就是一天。他的朋友南宁蛋雕手艺人吕昆翰回忆道:“有时候他会来我这边创作,遇到剪刻、建筑方面的问题时,就会来找我讨论,我就尽可能地辅助他完成。”这种同行间的交流与支持,也为作品的最终完善提供了助力。
《龙腾运河》作品部分展示,刻画了平陆运河开凿建设繁忙图景。记者 卢丽婷 摄
“在创作过程中我自己打了很多版样本,反复对比、反复打磨。”对待作品,杨再旺精益求精。当最后一刀刻下,长达13.42米的《龙腾运河》剪刻纸长卷完整地呈现在眼前,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满满成就感。
剪刀为笔 绘就壮美广西图景
今年34岁的杨再旺,是广西河池凤山人,打小就喜欢民间艺术。他与剪纸艺术的结缘始于大学时代。2012年,正在中南民族大学攻读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一新生杨再旺,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学校的剪纸艺术社团,从此正式开启了他的剪纸之旅。
杨再旺展示传统的剪纸技艺。记者 卢丽婷 摄
兴趣迅速转化为热爱和执着。毕业后,他不断拜师学习,深入钻研剪纸技艺。十几年来的坚持,他对剪纸的感情越来越深。剪纸从一项爱好逐渐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年来,杨再旺深耕剪纸工艺,其身份也从爱好者逐渐成长为专业人士。他现为南宁剪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评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用剪纸剪出广西的秀美风光与波澜壮阔。”杨再旺始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养他的八桂大地。近年来,他多次尝试将广西独特的民俗文化、丰收的喜悦图景,“剪”到纸上,用这种传统文化形式讲述新时代的广西故事。
他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其剪纸作品多次在广西区内外的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奖。更有多幅作品被广西美术馆、杭州市文化馆、蔚县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成为传播广西文化的重要载体。
谈及《龙腾运河》剪刻纸长卷创作初衷,杨再旺说:“最初是想把运河‘搬’到剪纸上的,让大家来感受世纪工程的壮阔,感受剪纸文化的魅力,同时深入了解运河开凿沿线经过的广西各地风光、文化特色、风土人情。”
编辑:周静 潘淑涵(实习)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9月9日-11日,第二届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9号下午举办的“北疆文化——内蒙古·守艺”非遗展示作为重要配套活动同步举行。 柬埔寨参议院第一副主席吴波烈观看段建珺草原大写意剪纸技艺展示此次非遗展示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精心遴选内蒙古典型
九三阅兵,举世瞩目由上百架军机组成的空中梯队更是备受各方关注的焦点看完阅兵仪式是不是超级想要成为一名空军现在机会来了↓↓↓根据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发布的《2026年度空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招收高中生飞行学员工作安排》,2026年度空军在广西招收高中生飞行学员工作于2025年9月上旬开始,至2026年7月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剪纸工作室,史婷老师正在教同学们剪纸。“咔嚓、咔嚓……”的剪纸声如美妙的音符,那样熟悉,又那样动听。 从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到三尺讲台上的非遗传承人,庆阳流派剪纸艺人史婷将非遗之美传承到大学校园,在剪刀“咔嚓”声中让古老的剪纸
龙泉中心小学三年级 王敏睿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表达对辛勤园丁的深切感恩与崇高敬意,自即日起,烟台市融媒体中心大小新闻编辑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发起“画笔传情,致敬师恩”主题绘画作品征集活动,邀请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师恩,用色彩传递真情,为敬爱的老师送上一份最具童真与诚意的节日礼物。征集时间:自即日起至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100多万字走访记录、半生心血凝结的“历史长卷”,带观众穿越历史硝烟,重温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当日上午,“铭记历史 珍爱
2019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以下简称南宁片区)揭牌,从此在“中国绿城”的大地上掀起了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的新浪潮。六年来,南宁片区始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的春风里阔步奋进,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努力打造广西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