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留下您想吃的菜,我们会选择表态最高的菜品,不定时上新。”近日,南京大学食堂“你来点菜我来做”留言板在社交平台走红。留言板上,分别设有点菜区和回复区,学生可以在点菜区写上自己想吃的菜,食堂则会在回复区对学生留言进行回应。
高校食堂的“众口难调”,向来是一道复杂的民生考题。当五湖四海的学子汇聚一堂,南甜北咸的口味碰撞、减脂养生的健康需求、地域文化的饮食记忆,都在餐盘里交织成多元诉求。南京大学食堂“点菜留言板”的走红,恰似一把破题的钥匙,人们看到了高校后勤“以学生心为心”的服务自觉,更乐见一场关于“如何宠学生”的校园服务升级正在悄然发生。
传统高校食堂的“老几样”之所以遭诟病,本质是供需对接的错位。南京大学的留言板却让这一困境迎刃而解:上午留言、下午回复的高效响应机制,将学生的“舌尖愿望”转化为食堂的“每日功课”。即便是暂时无法满足的菜品,也用“寒暑假安排学习”的诚意,架起理解的桥梁。这种“有求必应、有难必解”的互动模式,打破了食堂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壁垒,更让“以学生为本”从标语变为可感知的日常。
相较于冷冰冰的问卷调查,留言板的走红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教育服务的温度,藏在 “事事有回应”的细节里。当学生发现自己随手写下的“夏天想吃冰粉”,真的变成窗口前的解暑甜汤;当远在他乡的学子看到家乡菜出现在“待解锁菜单”里,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早已超越了饭菜本身的滋味,成为校园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的留言板只是高校食堂创新的一个切片。在更广阔的校园里,后勤服务的“育人答卷”正书写着多样可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油条哥”蔡师傅,用4点起床、手工炸制600根油条的坚持,让“1元一根”的油条成为“杭电老味道”,传递着“用心做事”的工匠精神;浙江万里学院的“一人食”餐位,以隔板可开合的设计,既守护了独处的自在,又保留了社交的可能,让食堂从“吃饭场所”升级为“情绪容器”;东南大学的2元爱心套餐,将荤素搭配的营养餐隐匿于普通窗口,用“不贴标签”的温柔,呵护着贫困生的自尊心……
这些创新举措,如同多棱镜的不同切面,共同折射出高校后勤的服务之道:真正的“以学生为本”,既要满足口腹之需,更要关照心灵成长。当后勤人员不再只是“做饭的师傅”“看门的阿姨”,而是成为传递爱与责任的“生活导师”,食堂、宿舍等生活区便自然成为滋养心灵的“大课堂”。
有人说,判断一所大学的温度,就看它如何对待学生的“胃”与“心”。从这个意义上看,高校食堂的“内卷”实为幸事:卷菜品创新,卷服务细节,卷人文关怀,本质上是在卷 “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食堂不只是保障后勤的“服务区”,更是浸润心灵的“教育场”,那些关于饭菜的故事,便有了超越饮食的意义——它是青年学子对校园的情感锚点,是走入社会后依然会想起的“母校味道”,更是一所大学精神底色的生动注脚。
当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这场“宠学生”的竞赛,我们乐见的不仅是舌尖上的丰富多元,更是教育理念的迭代升级:真正的大学之大,不在于楼宇之高、名气之盛,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放在心尖上”的尊重与关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梁展豪当福州屏东中学17名学生团队耗时半年用“Minecraft(我的世界)”游戏复刻校园建筑群的消息经过海都报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同日,福州四中学生向海都报报料称,学校中有一位同学仅用一个月时间,独自一人在《我的世界》游戏中搭建出完整的校园模型。在游戏里复刻福州四中校园步行丈量
晨曦漫过窗棂,潞州区康园中学的书声已琅琅盈耳。“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如细雨沁入泥土,文明的种子在师生心间悄然破土、静待花开。日前,潞州区康园中学被命名表彰为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如何让无形的“文明”在校园生根发芽?“思政课堂就是我们的主阵地!”副校长申尹龙说。学校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海峡导报据台湾中时新闻网7月7日报道,近年来,新型毒品渗入岛内校园的情况严重,国民党籍民代李彦秀、民众党籍民代张启楷及台北市民代陈宥丞7日在台民意机构召开“校园烟毒泛滥·强化源头管理补足校安破网”记者会,认为岛内年轻学子们使用毒品的人数节节高升,台行政机构反毒4年投入约150亿元新台币经费打水
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开展特色课程合作、建立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教育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抢抓教育发展机遇,借助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管理改革、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创新等方面综合发力,通过深度开展京津冀间校际合作与交流,持续推进京津冀基础
近日,由南京市第九中学张翼飞书记领衔校合唱团的同学们倾情献唱《世界赠与我的》MV正式发布,速来围观——“借一朵白云,拍一张合影……” 让温暖 住进每一个表情, 当九中学子清澈的歌声 与百年校园的晨读晚钟相遇 ,镜头定格的是九中师生亲切温暖的日常, 优美旋律勾勒出的 是南京九中“博雅尚美” 的教育底色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未来怎么考?高中考不考?——体育中考改革观察之三新华社记者丁文娴、李丽、黄浩然体育中考已有几十年历史,随2020年系列文件出台,五年来中考体育测试的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在不断优化。关乎升学,兹事体大,因此体育中考改革一直是平稳渐进过程。从评价体系到考核形式,未来该如何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