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留下您想吃的菜,我们会选择表态最高的菜品,不定时上新。”近日,南京大学食堂“你来点菜我来做”留言板在社交平台走红。留言板上,分别设有点菜区和回复区,学生可以在点菜区写上自己想吃的菜,食堂则会在回复区对学生留言进行回应。
高校食堂的“众口难调”,向来是一道复杂的民生考题。当五湖四海的学子汇聚一堂,南甜北咸的口味碰撞、减脂养生的健康需求、地域文化的饮食记忆,都在餐盘里交织成多元诉求。南京大学食堂“点菜留言板”的走红,恰似一把破题的钥匙,人们看到了高校后勤“以学生心为心”的服务自觉,更乐见一场关于“如何宠学生”的校园服务升级正在悄然发生。
传统高校食堂的“老几样”之所以遭诟病,本质是供需对接的错位。南京大学的留言板却让这一困境迎刃而解:上午留言、下午回复的高效响应机制,将学生的“舌尖愿望”转化为食堂的“每日功课”。即便是暂时无法满足的菜品,也用“寒暑假安排学习”的诚意,架起理解的桥梁。这种“有求必应、有难必解”的互动模式,打破了食堂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壁垒,更让“以学生为本”从标语变为可感知的日常。
相较于冷冰冰的问卷调查,留言板的走红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教育服务的温度,藏在 “事事有回应”的细节里。当学生发现自己随手写下的“夏天想吃冰粉”,真的变成窗口前的解暑甜汤;当远在他乡的学子看到家乡菜出现在“待解锁菜单”里,这种被重视的感觉,早已超越了饭菜本身的滋味,成为校园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的留言板只是高校食堂创新的一个切片。在更广阔的校园里,后勤服务的“育人答卷”正书写着多样可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油条哥”蔡师傅,用4点起床、手工炸制600根油条的坚持,让“1元一根”的油条成为“杭电老味道”,传递着“用心做事”的工匠精神;浙江万里学院的“一人食”餐位,以隔板可开合的设计,既守护了独处的自在,又保留了社交的可能,让食堂从“吃饭场所”升级为“情绪容器”;东南大学的2元爱心套餐,将荤素搭配的营养餐隐匿于普通窗口,用“不贴标签”的温柔,呵护着贫困生的自尊心……
这些创新举措,如同多棱镜的不同切面,共同折射出高校后勤的服务之道:真正的“以学生为本”,既要满足口腹之需,更要关照心灵成长。当后勤人员不再只是“做饭的师傅”“看门的阿姨”,而是成为传递爱与责任的“生活导师”,食堂、宿舍等生活区便自然成为滋养心灵的“大课堂”。
有人说,判断一所大学的温度,就看它如何对待学生的“胃”与“心”。从这个意义上看,高校食堂的“内卷”实为幸事:卷菜品创新,卷服务细节,卷人文关怀,本质上是在卷 “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食堂不只是保障后勤的“服务区”,更是浸润心灵的“教育场”,那些关于饭菜的故事,便有了超越饮食的意义——它是青年学子对校园的情感锚点,是走入社会后依然会想起的“母校味道”,更是一所大学精神底色的生动注脚。
当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这场“宠学生”的竞赛,我们乐见的不仅是舌尖上的丰富多元,更是教育理念的迭代升级:真正的大学之大,不在于楼宇之高、名气之盛,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放在心尖上”的尊重与关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年以来,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群众关切,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源头治理等举措,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为全区群众营造安全、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一系列行动直击民生痛点,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市场监管的力度与温度。严打“鬼秤”乱象,守护市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图源:社交平台截图“留下您想吃的菜,我们会选择表态最高的菜品,不定时上新。”近日,南京大学食堂“你来点菜我来做”留言板在社交平台走红。留言板上,分别设有点菜区和回复区,学生可以在点菜区写上自己想吃的菜,食堂则会在回复区对学生留言进行回应。高校食堂的“众口难调”,向来是
每天清晨天色微亮时,闵行区古美学校里已有不少学生提前到校,加入了晨跑的队伍,他们都是学校少年乐跑团的一员。一年级的王晨珵刚入学就加入了学校的少年乐跑团,每天早晨七点他都会和爸爸一起,在校园的跑道上并肩奔跑。这不仅是父子俩每天的独享时光,也是精神抖擞迎接新一天的开始。古美学校少年乐跑团的成立,要追溯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料图)当地时间4月18日,央视记者获悉,美国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几个分支机构当日在新罕布什尔州提起一项集体诉讼,请求联邦法院恢复在特朗普政府的打压行动中被剥夺签证的国际学生的合法身份。据美联社查阅的大学声明、与学校官员的通信以及法庭记录显示,自3月底以来,至少有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