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一脚”迈入黄酒界。
近日,青岛啤酒公告称,拟以6.65亿元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即墨黄酒”)100%股权。
有专家指出,青岛啤酒跨界切入黄酒赛道,其实是因为“不能只靠这一杯了”。这背后投射出的一个问题便是,啤酒行业整体承压的“集体焦虑”。
啤酒真的卖不动了?原因几何?青岛啤酒相中的黄酒生意好做吗?
1
收购同市“中华老字号”
青岛啤酒跨入黄酒界
结合公司官网、公告等资料可查,即墨黄酒始建于1949 年,生产销售的“即墨”牌即墨老酒于2006年被授予“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北方黄酒生产经营企业。截至2024 年底,即墨黄酒总资产为9.08亿元,净资产为2.03亿元。
即墨黄酒注册资本为5500万元,由新华锦集团持有45.45%的股权,鲁锦集团持有 54.55%的股权,通过股权关系穿透,新华锦集团间接持有鲁锦集团100%股权。
青岛啤酒此次跨界布局啤酒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实质上并非无迹可寻。
今年3月底,青岛市国资委曾发布消息称,青岛啤酒集团与青岛饮料集团将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其中,青岛饮料集团旗下拥有崂山矿泉水、青岛葡萄酒两个百年中华老字号品牌,“网红产品”崂山白花蛇草水、崂山可乐亦为其旗下饮料产品。
跨界布局先是饮料,再是黄酒,是啤酒生意不好做了吗?
青岛啤酒在公告中提到,“通过本次股权收购持有即墨黄酒100%股权,积极拓展非啤酒业务跨产业布局,推动多元化发展,为公司未来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从市场销售淡旺季上,‘即墨老酒’与公司啤酒产品可以形成市场销售的互补效应,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跨品类产品组合,在巩固公司传统产品市场地位的同时开辟新的增长点”。
来源:即墨黄酒官网
查询青岛啤酒历年业绩可以看到,受冬天为啤酒销售淡季影响,青岛啤酒连年第四季度亏损。而黄酒恰在冬季热销,确实能与啤酒形成淡旺季的“互补”。从黄酒龙头企业会稽山业绩不难发现,仅第四季度的扣非净利润占据全年过半的比例,去年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9647.16万元,占全年扣非净利润的53.93%。
不过,黄酒属于酒类市场之中的小众品类,2024年即墨黄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实现净利润0.3亿元。而去年第四季度,青岛啤酒归母净利润亏损6.45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酒业人士向记者分析,“企业此举,其实是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寻找一些新的商机。”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认为,“青岛啤酒跨界做黄酒,主要是基于战略考量。啤酒市场竞争虽激烈,但行业仍有发展空间。跨界旨在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开拓新增长点。比如进入黄酒领域,可利用自身品牌、渠道优势,实现协同发展,挖掘潜在市场价值。”
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则认为,青岛啤酒选择跨界黄酒赛道,其实是因为“不能只靠这一杯了”。
2
啤酒卖不动了?
啤酒行业陷入“集体焦虑”
事实上,青岛啤酒作为头部啤酒企业,跨界动作频频并不是行业孤例,这一现象背后难以忽视的是,啤酒行业整体承压的大背景。
2024年,7家啤酒上市公司之中,百威亚太、青岛啤酒、华润啤酒、重庆啤酒等4家公司啤酒销量出现同比下滑。2024年,百威亚太、青岛啤酒、华润啤酒、重庆啤酒的啤酒销量分别同比下滑8.8%、5.86%、2.45%、0.75%。在此背后,不外乎几个重要因素:整体消费疲软、啤酒消费场景缺失以及高端产品销量的下降。
国内啤酒行业早在12年前便已告别增长“红利期”,是不争的事实。2013年是国内啤酒行业“增量”转为“存量”的关键节点,啤酒产量在2013年达到顶峰5061.54万千升,此后持续回落,消费量也在2013年前后达到顶峰后逐年下滑。
来源:万联证券
霍虹屹指出,中国啤酒行业增量空间趋于饱和,啤酒企业频频跨界的背后,其实是对“消费场景”的争夺和对“品类红利”的捕捉。本质上,这是一个“喝什么”与“怎么喝”的变化:消费者的酒类选择越来越丰富,口味和文化偏好越来越多元,传统的啤酒公司,必须成为“酒饮公司”,才能适应这种结构性变化。
行业“天花板”已现,啤酒龙头企业为此开始寻求多元化市场,发力中高端啤酒是2018年以来的企业“首选”。事实证明,中高端啤酒业务带给酒企业绩的表现不俗,如燕京U8、华润喜力、青岛白啤等,近年来均实现较好增长。
来源:东吴证券
不过,当前啤企高端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啤酒企业高端化啤酒业绩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这也成为酒企业绩增长另寻他法的一大诱因。
此外,从去年全国啤酒总产量来看,压力仍大。
纵向时间维度来看,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3521.3万吨,同比下降0.6%。东吴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整体消费疲软,啤酒消费场景缺失、频次下降,进而使得啤酒龙头销量有所下滑、升级边际放缓,收入阶段性承压。
来源:东吴证券
高端化之外,饮料化成为啤酒企业的另一条道路。燕京啤酒近期推出的倍斯特汽水品,主打大容量瓶装设计,适配餐饮场景;重庆啤酒近期陆续推出大理苍洱橙味汽水、天山鲜果庄园等饮料产品投放市场;青岛啤酒推出涵盖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山楂复合果蔬汁饮料等产品的优活系列,碳酸饮料汉斯小木屋以及多种口味的苏打水、气泡水。
来源:青岛啤酒官网
此外,白酒亦是许多啤酒龙头企业的“破题”之道。
自2018年以来,华润啤酒多次涉足白酒领域,已先后投资山西汾酒、景芝白酒、金种子酒、金沙酒业。珠江啤酒2021年年报也曾提出“公司拟加快白酒业态培育”,据大河报2022年报道,金星啤酒“去年还尝试做(承接)过一个白酒品牌”。不过,从公开渠道来看,珠江啤酒、金星啤酒的白酒项目近年来没有新消息可供查阅。
3
黄酒生意好做吗?
那么,青岛啤酒相中的黄酒生意好做吗?
“黄酒主要消费市场依然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市场全国化推进艰难”,上市黄酒公司金枫酒业在2024年报中表示。
纵览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三家黄酒上市公司,会稽山去年浙江省收入占比约六成,金枫酒业去年上海市销售收入占比约七成,古越龙山去年江浙沪市场的收入占比约六成。
此外,据智研咨询《2024年中国黄酒行业市场发展概况一览》,近年来,我国黄酒行业整体需求收缩,迎来存量挤压竞争的时代,行业两极分化和产业集中度上升。
2024年,三家黄酒上市公司的成绩也是喜忧参半:金枫酒业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古越龙山去年归母净利润近乎腰斩;会稽山则去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进一步缩小与行业老大古越龙山的差距。
来源:智研咨询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黄酒市场长期困于‘区域化、老龄化、低端化’三重枷锁,规模不足200亿,江浙沪占比超七成,行业龙头古越龙山市占率仅10%。但即墨黄酒作为北方黄酒龙头,2024年净利润同比激增38%,显示区域品牌突围潜力。”
詹军豪认为,“青岛啤酒收购即墨黄酒后,可借其北方渠道网络,将黄酒品类导入商超、餐饮等啤酒既有渠道,降低获客成本,同时利用品牌背书推动黄酒高端化,打破‘低端佐餐酒’标签。但需警惕黄酒消费场景单一、消费者教育成本高等挑战。”
此外,上述酒业资深人士给出另外一种看法,“啤酒、白酒、黄酒虽然都属于快消品的范畴,但市场逻辑还是不一样的。”
上述酒业资深人士表示,“白酒、黄酒品牌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育白酒、黄酒品牌除了资金投入还需要日积月累的文化沉淀,其品牌推广更需要人脉资源、渠道资源,不光是拿钱去砸市场就可以了,如果品牌文化不足以支撑市场认可度,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霍虹屹认为,“从消费端看,黄酒的市场确实不算大,但有‘回春’的可能。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养生、温润的黄酒逐渐回到年轻消费者视野。从企业层面来看,即墨黄酒是山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黄酒品牌,6.65亿元的价格,相当于拿下一张在山东、乃至北方市场具备辨识度的‘文化酒’入场券。青岛啤酒6亿多元买下的不是现在的黄酒,而是它可能成为的‘下一个江小白’,甚至是‘东方威士忌’。”
(大众新闻记者 都亚男)
5月12日,长源电力今日收盘5.13元,上涨1.18%,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45.62倍,总市值178.58亿元。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电力行业行业市盈率平均22.56倍,行业中值20.03倍,长源电力排名第69位。资金流向方面,5月12日,长源电力主
一季度我省累计发放纳税信用贷款414.65亿元惠及6.21万户企业纵览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见习记者侯淼 记者宋平)从省税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河北通过“银税互动”累计向6.21万户企业发放纳税信用贷款414.65亿元。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蒋家庆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纳税信用评价和管理体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题:前四月全国铁路建设高效推进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7亿元新华社记者樊曦5月,广东梅州,龙龙高铁武梅段黄莆隧道施工现场,50余名中铁二十五局建设者抢抓施工黄金期,推进隧道建设。黄莆隧道临近既有漳龙线,地质条件复杂,是标段重难点工程。武梅段建成后,龙龙高铁将实现全
截至5月7日,公募基金年内累计分红已突破870亿元。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红利发放日为口径,2025年以来基金合计派发871亿元“红包”,部分基金公司分红力度显著,单只基金最高分红金额达26.8亿元,最高分红比例达20%。从结构看,债券型基金在分红基金中占比高达82%,而权益类被动指数基金
青岛啤酒“一脚”迈入黄酒界。近日,青岛啤酒公告称,拟以6.65亿元收购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即墨黄酒”)100%股权。有专家指出,青岛啤酒跨界切入黄酒赛道,其实是因为“不能只靠这一杯了”。这背后投射出的一个问题便是,啤酒行业整体承压的“集体焦虑”。啤酒真的卖不动了?原因几何?青岛啤酒相中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5月10日讯(记者 钟榕华)新一批储蓄国债来了。2025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将于5月10日至5月19日发行。本批国债有三年期、五年期两种,年利率分别为1.93%、2.00%,最大发行额度分别为150亿元、150亿元。有意向的投资者可至厦门市以下银行营业网点咨询购买